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全国科普日”江苏主场活动精彩纷呈 六千中小学生玩转科技“游乐场”
2019-09-08 07:3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以“礼赞共和国、智慧新生活”为主题,6日,“全国科普日”江苏省主场活动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来自全省中小学近6000名学生,相约涌进“科技游乐场”,玩转编程、比拼航模、机甲对抗、体验VR、放飞无人机……在互动体验中,感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智慧场景”;在编程切磋中,树立逻辑思维、迸发无穷创造力。

  新奇技术玩转智慧生活

  既养鱼又种菜,提升产量还能节水节肥,关键是绿色无污染……来自镇江的百源康鱼菜共生植物工厂把这一种植养殖“混搭”模式搬上展示台。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刘超告诉记者,“鱼菜共生”技术以水为媒,将鱼池中的水过滤后直接作为生长营养液提供给蔬菜,蔬菜吸收“脱肥”后的营养液又流回鱼池供鱼生长,由此实现良性循环。这一生态系统还推出微缩版,可以“移植”进家中,让全家人尽享“田野”乐趣。

  Intel人工智能教育展区前的自动驾驶演示吸引不少观众驻足。不同于一般自动驾驶车辆采用的雷达和传感器,这一模型车辆有前置广角摄像头和两个视角摄像头。“这就赋予它人类般的视觉,可以捕获丰富的路面信息。”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它还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其搭载的运算加速器使用多层神经网络,从海量的数据中学习特征,帮助车辆估算道路边缘位置、发现障碍物、穿越繁忙的十字路口……

  “编程课”火遍中小学

  当日,大疆“机甲大师”也亮相活动现场,小学生们竞相“尝鲜”,编程、遥控开启机甲大战。“这就是一款典型的教育机器人,内置31个传感器,感知周围的图像、光线、声音,还拥有物理打击的感知能力。”弘谷科技教育事业部技术总监杨颉介绍说,“机甲大师”能激发青少年学习、研究编程的能力,对抗赛中,选手通过编程“自定义”机器人技能,并通过遥控,释放技能、激烈对战。

  2013年起,这样的独特“编程”体验陆续走进我省上百所中小学校园。弘谷科技公司与省科协合作推广“三点半课程”,利用课后时间,鼓励学生加入兴趣社团。机器编程、3D打印、微型机床等都是“点击率”较高的科技兴趣课。杨颉告诉记者,各个学校结合自身特点,编写相应的科技“校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构建逻辑科学思维。

  来自我省中小学的不少“编程能手”,在国际大赛中崭露头角。“把废品放在平板上,能自动识别是否含有金属,直接分配到相应回收桶里。”南京市后标营小学五(2)班学生刘旭桐展示的“智能垃圾分类”项目,刚刚获得英国STEM决赛小学组二等奖。刘旭桐告诉记者,去年开始,他和两名同学开始制作“智能垃圾回收桶”,STEM编程、能自动识别金属的“磁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是该产品的技术关键。

  科技教育蔚然成风

  “麦昆机器人成长记”“3D打印全程体验”……南京市15所“星光基地”学校来到科普日现场。2009年起,南京市教育局牵头实施中小学科技“星光计划”。十多年来,全市打造近120个“星光基地”学校,围绕“明天科学家”“科技爱好者”“创业能手”等板块,从拔尖人才培养、发明小达人、技能创新等方面,鼓励更多中小学生置身“科技海洋”。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高级教师杨奇荣介绍,学校积极探索科技教育的新形式、新活动,目前正尝试推广“机器人教室”,帮助学生熟悉物理学知识和C语言编程。“学生们在看似简单的搭建中,感受物理、设计之美。”杨奇荣表示,学校每年都在科普周期间举行类似科技活动,促进科学和创新的核心素质培养。

  我省还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培源奖”、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赛事平台,普及科学知识、鼓励探究探索、激发创新创造。“这类赛事为推动江苏青少年成长成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交流全省科技创新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的平台,激发青少年创新热情,培养青少年创新活力。”省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苏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逐年提高,去年达到11.51%,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9月14日至20日,“全国科普日”期间,全省各地将开展2152项重点科普活动,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本报记者 王梦然

标签:
责编:陈康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