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参加大会的嘉宾陆续到达驻地报到。图为嘉宾接受媒体采访。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万程鹏摄
接受故乡的邀请,参加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暨首届全球苏商大会的江苏儿女们,从世界各地陆续回到魂牵梦萦的家乡。昨天是嘉宾报到高峰日,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在嘉宾下榻的酒店,第一时间感受嘉宾们满怀的乡愁和梦想。
乡情乡音乡韵,勾起多少乡愁
祖籍如皋的“神探”李昌钰是金陵饭店嘉宾报到现场的“明星”。他欣然给大会留言,“江苏继续发展领军世界未来”。他表示,江苏人才要继续创新,这样才能走在世界前列。说到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给家乡如皋的经济、教育带来的推动,他喜上眉梢。看到这位和蔼可亲长者,在场的年轻警察纷纷想跟这位传奇人物合个影,面对晚辈们的敬意,李昌钰微笑着配合。
在金陵江滨酒店,艾尔康宁集团董事长华东表示,希望苏商们团结一致,共赢未来。“我的身上流淌着江苏人的血液,在海外多年最难改的就是乡音,我父母都在盐城,参加完大会我一定回家看看!”他动情地说,“我喜欢狮子头和阳澄湖的大闸蟹,在海外过中秋我还常常想念高邮的咸鸭蛋,那是江苏的味道。”
中非民间商会(坦桑尼亚)会长丁贤告诉记者,“我是常州人,第一次来参加江苏发展大会。在非洲20多年,我感受最强烈的是外国人对华人态度的变化,以前在国外开拓市场很难,随着国家实力逐渐强大,非洲的政府和企业都主动来找我们合作。”
发展,成为嘉宾关心的主旋律
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顾芗,这位“三度梅”获得者是当天日程最忙的嘉宾之一——她领衔的现代滑稽戏《顾家姆妈》当晚在南京博物院演出。“江苏发展大会对文化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参加大会的文化艺术界大咖云集,大家在一起交流探讨,机会难得,希望江苏的多种艺术形式能握成一个拳头,更有凝聚力,发展得更加扎实,更好地促进江苏文化建设。”顾芗说。
加拿大江苏同乡会会长吴卫东早早就从加拿大返乡,“参加江苏发展大会对我们海外华人来讲是非常高的荣誉,每次回来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家乡情谊。”吴卫东希望全球苏商再接再厉,守住儒雅、低调、勤奋、务实的底色,继续加强社会责任担当,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法国依视路国际集团中国区副总裁姜大申是首次参加江苏发展大会,“我对扬子江工商分会很感兴趣,想听听海外各方面对我们江苏企业的发展会有哪些期待和建议,也想看看有哪些合作的潜力和机会。”
香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赵国雄是首届江苏发展大会嘉宾,但那一次刚报到就因临时有急事而匆匆返回香港。这次,他18日就来报到,“去年江苏GDP总量达9.26万亿元,全省13个设区市都进入全国百强,我为江苏取得的这些成绩而骄傲!”听说家乡常州在高科技方面发展势头良好,赵国雄打算趁此机会好好考察下,也希望能为家乡发展贡献一点力量。
上海大学副校长汪小帆希望,未来上海与江苏的高校之间能实现学分互换,合作开课程、教师共享,最终让青年学生受益。
江苏师范大学校长周汝光生于泰州,在徐州工作。“我希望通过江苏发展大会这个平台,向更多的人介绍自己的家乡,为家乡的建设献出一份力。”作为教育界人士,他希望把多元化教学技术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学校。
76岁的曾勇生于江西,在中国矿业大学工作近40年,是“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首届国家级普通高校教学名师。他表示,“中国矿大有很多科研项目,如果能跟企业携手,肯定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也能帮助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取得突破,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江苏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78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在留言册的江苏地图左下方写下“广州”二字,并用一个箭头指向“南京”——“我中午从广州飞过来,接到邀请我就想一定要回来看看,这是我的家乡啊!”李立浧说,支持家乡科技创新、支持家乡能源电力的优化发展,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他特别关心家乡海上风电发展,跟盐城、南通等市就此领域均有探讨,“只要将自身资源和先进技术相结合,相信江苏未来能走在全国前列乃至世界前列!”
“我现在长住南京。”东南大学文化传媒与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周锡生,19日下午5点赶到驻地。从新华社副社长任上退休后,周锡生就一直想回到江苏,为家乡发展多作贡献。去年12月,周锡生就职东南大学,除了进行国际战略研究,还担任未来网络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跨界融合,培养优秀的国际化传播人才,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江苏故事。”
“在江苏20多年,我最大的感受是,这个地方很包容。”江苏省四川商会执行会长肖卫早已熟悉江苏的人文,适应并喜欢上这里的饮食,也非常关心江苏发展的一举一动,“江苏是经济大省,我们做企业的在这片土地发展,充满信心,祝愿江苏发展越来越好。”
盐城师范学院院长方忠说,“通过江苏发展平台,我联系上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的教授,和我们一起进行海滨湿地研究。希望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好。”方忠用“盐城八大碗”的头道菜——皮肚杂烩比喻江苏的包容性,“这道菜充分体现我们江苏一种大融合的特点,为江苏发展喝彩,为江苏发展点赞。”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集体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