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十三五”期间,南京市服务业取得快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贡献不断增大。批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行业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2%。三年来,全市累计培育亿嘉和、中邮建、赛特斯等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33家;中国(南京)软件谷、南京生物医药谷、新城科技园等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9家,分别占全省比重的45.8%和16.9%。
聚焦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聚
围绕“4+4+1”主导产业优化升级的发展要求,南京市结合区域发展特点进行布局,通过招商政策、产业政策引导,形成特色鲜明、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涵盖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商务服务、服务外包等六大重点服务产业。
在各集聚区内,大力建设各类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为区内企业降成本的同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研发机构集聚并参与,从而进一步优化平台功能,形成了良性发展循环。经过多年培育,全市公共服务体系和配套设施面积累计达356.3万平方米,专业技术、创业辅导、投融资、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等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聚力创新驱动,打造产业地标
按照“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要求,南京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分批次累计认定了11家独角兽企业,52家培育独角兽企业和87家瞪羚企业。苏宁易购、运满满等企业规模壮大,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小米华东总部相继落户。
围绕打造“全省第一、全国前三、全球有影响力”的南京软件产业地标,南京市出台《南京市打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地标行动计划》文件,围绕产业结构优化、新兴业态培育、龙头企业引领、核心技术攻关等采取措施,促使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去年全市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895.14亿元,同比增长25.1%,较上一年增速提升9个百分点,高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幅13.8个百分点,其对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的贡献率达33%,贡献率在规模以上服务业32个行业大类中位居首位。
完善商事制度,优化营商环境
去年,南京市以推动商事制度改革为抓手,努力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市委市政府出台《优化营商环境 100 条》,包括开办企业、不动产登记、建设项目审批、跨境贸易、水电气及网络报装、产权保护、金融服务、企业用工保障、企业获得用地、企业纳税及降本等10个重点事项,以及一个全程兜底服务,形成 “10+1”的总体框架格局。
营商环境的优化,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提供快速发展的条件。去年,全市新增服务业市场主体19.7万户,实有服务业市场主体比上一年末增加13.6%。新增入库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49家,净增198家。截至今年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已经突破3200家,是省内唯一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总数突破3000家的城市,企业总数在全省13个设区市中继续位列首位。
下一阶段,南京市将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深入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竞争新优势,加快培育研发设计、创意服务、外包服务、商务服务、供应链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等新兴行业和新型业态,进一步壮大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规模。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养和集聚,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人才政策,突出抓好创新型科技人才、企业家和工匠这3支人才队伍,千方百计集聚创新要素。扩大生产性服务业的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放宽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充分调动民间资本进入生产性服务业。 南京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