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江东观潮 | 不狠摆不平事,狠过了成村霸,“狠人治村”怎么破
2019-02-15 20:5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刘庆传  
1
听新闻

  “在一些利益复杂的村庄,一旦正常途径、正当办法‘走不通’‘搞不定’,村干部可能诉诸‘狠’字,对一些特殊对象采取狠招的情况时有发生。”不狠摆不平事,狠过了成为村霸,最近,有权威媒体提出的“狠人治村”话题,催人深思。

  这个春节,观潮君也“潜伏”偏僻山村,耳闻目睹了许多关于“狠人治村”的故事,也耳闻目睹一些村民对于“狠人治村”又爱又狠、又敬又怕的复杂态度。其中,最为印象深刻的,是个别敢于拍板、敢于负责、敢于发狠的村干部,因为法治意识淡薄,踩了法律红线,结果锒铛入狱,村民倍感可惜;最耐人寻味的,是个别村庄之前一盘散沙,什么事也办不成,这几年换了一个“狠角色”以后,路也修好了,水也改好了,可与此同时,村民对村干部贪污的各种传闻也出来了。总而言之,村民盼望着一个“有本事”的人来村里带头,又害怕这种“狠角色”最终变成村民的噩梦,患得患失溢于言表。

  农村治理事关农村发展与稳定。相对于城市治理,农村治理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急需给予更多关注。农村是农民的聚居地,相对于城镇居民,农民在文化素养、法治意识、见识阅历方面有所不足,不善于用法治手段解决问题,而是习惯采取一些传统的办法。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村干部也“就坡下驴”,在处理宅基地纠纷、邻里矛盾等问题时,一旦讲情理法都行不通,往往就会“论土蛮”,靠说狠话、出狠招、办狠事来解决问题。有关媒体提到的黑龙江某村引进影视基地项目遇个别村民阻拦、村干部百般讲理讲法无效后,放狠话“再不同意,就让其他人把你家门堵上”,最终顺利解决问题,就是“狠人治村”的典型案例。在农村,类似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

  有人觉得,农村治理很特殊,有的农民很不讲理,如果村干部不“狠”一点,很多工作就没法推进。甚至于,有的乡镇干部对于“狠人治村”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明里暗里给予支持,认为“狠人治村”很管用。应该说,“狠人”是中性偏贬的词汇,“狠人”在农村往往是那种有能力、有魄力、作风比较泼辣的人。这种“狠人”一旦一心为公,“狠人治村”也有可能“狠人办好事”。但即便如此,“狠人治村”也不是什么好事。这是因为,“狠人治村”靠的是“狠”、“霸道”和“威权”,这种“狠”有时候尽管能办成一些好事,可一旦夹杂私心,就会办坏事,“狠人”就会沦为“村霸”,最终害人害己。实际上,“狠人治村”中,不少“狠人”都行走在正义与邪恶、法律与违法的边缘,很多人都经受不住“聚光灯”的仔细照射。

  上世纪末以来,农村大量人员前往城镇打工,形成农村独有的“386199”现象,但这些年,也有不少农民在城镇取得成功后“凤还巢”,成为村里的“能人”。一些地方敏锐利用这一变化,将还巢的“能人”发展成为村里的领头人,有力地改善了农村治理现状。这一成绩应该充分肯定。相对于“狠人治村”,“能人治村”有诸多优势。比如,“能人”在外打拼多年,经济实力较强,经营能力得到锻炼,回村后一旦发展得好,就能造福乡梓。又如,相对于“狠人”,“能人”的阅历更为丰富,法治意识、规则意识更强,更有利于防止“村霸”现象的出现,等等。但总的来看,不管是“狠人治村”,还是“能人治村”,说到底,是个人治村,是人治,一旦个人素养不足,不管是“狠人”还是“能人”,都有可能胡作为非,侵害乡民利益,导致各种后果。

  农村治理是一道难题,也是一门学问。加强农村治理,对于促进农业经济、改善农村现状、提升农民幸福指数,都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就目前农村的现状而言,改善农村治理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和人才建设,积极发展农村党员,加强党员教育,提升农村干部的政治修养、法治修养、文化修养、行政能力;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变“一人治理”为“集体治理”,通过建立健全村民议事制度、村务监督制度、村贤参与村庄治理制度,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既注重发挥村干部的积极性,又加强监督,防止个别村干部权力膨胀。如此,农村治理才有长效、久远和根本的保障。

  记者 刘庆传

标签:村干部;农村;治理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