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省长吴政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开展教育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并在全省中小学普遍建立课后服务制度。这些话掷地有声,体现政府的担当和决心。”15日,无锡代表团分组讨论省政府工作报告,省人大代表、江苏开放大学原党委书记彭坤明的发言,引起大家的共鸣。
教育问题专项治理,矛头指向校外培训机构。彭坤明说,去年南京集中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可一些家长双休日驱车一两百公里,把孩子送到周边城市去上培训课。这反映家长对校外培训过度依赖和对子女教育问题的焦虑,同时也说明,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不是一地一市的事,需在全省乃至全国层面齐抓共管。
“地下补课”现象屡禁不止。一些教师或“家委会”租用民房给孩子补课,还要求孩子不背书包,用袋子装上书去补课。要遏制这一现象,关键是改变“一张考卷定输赢”的评价手段和标准。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并不反对培训,关键看培训的内容和目的。有的孩子学习很轻松,家庭作业完成很快,精力很充沛,通过培训开发某方面的专长,培养某些兴趣,这是好事;有的孩子本来学习就很吃力,按时完成家庭作业都很勉强,还要让孩子到校外补课,作业熬到晚上十一二点,这就不值得了。”彭坤明认为,整治校外培训,学校要保证课堂教育质量,家长要理性看待孩子个体差异。从教育主管部门来说,整治校外培训,要看培训内容,要让培训与考试升学脱钩。如今,各地“小升初”与奥数、特长加分剥离,孩子校外培训的“效益”正在弱化。此外,为学生减负,也不单纯是校外补课这一项,要从整体上减轻“过重学业、过度培训、过大压力”。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在全省中小学普遍建立课后服务制度。省人大代表、无锡市梁溪区区委书记秦咏薪感慨地说,这是为孩子减压,为家庭减负,极具创新意义。
孩子放学后由谁照看、由谁陪伴,一直是家长头疼的问题。尤其幼儿园、小学阶段,孩子下午三四点就放学,这时家长还在上班,接孩子是个难题;即便家里老人或阿姨接回家,好多孩子贪玩,也需有人加以引导。为破解这一难题,南京不少幼儿园、小学推行弹性放学。无锡、常州等地不少社区开办“三点钟学校”“四点钟学校”,由社区提供场地,志愿者提供辅导,有效填充孩子放学、家长下班之间的“空窗期”。常州受访家长表示,他们愿意为孩子出钱,关键是社区要挑头做这事。
“帮助孩子成长,社会不能缺位。”彭坤明介绍说,“四点钟学校”不仅为家庭分忧,也是孩子融入社会、成长成才的有效载体。如今不少孩子的生活轨迹是“两点一线”,有的孩子作业写到半夜,基本与社会、外界“隔绝”。可是,融入社会、参与社会、接受社会教育,本身就应是孩子的“必修课”。所以在学校、家庭之外,还需社会力量的支持和补充。
彭坤明建议,开办“四点钟学校”,可由“财政补一点、家长出一点、公益基金垫一点”,并吸引有经验的退休教师、热心的志愿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起做成这件事。孩子放学后进“社区课堂”,可在老师督促辅导下完成家庭作业,也可在志愿者指导下学习书法、绘画、音乐,参加体育活动,培养各方面的兴趣,锻炼融入社会的能力。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顾巍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