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漠漠池塘飞白鹭。这种意境,38岁的王发每天打开门就能看到。
王发生态园位于盐城市盐都区双新大道旁,距盐城湿地公园大纵湖景区车程不到5分钟。50亩鱼塘,塘中有岛,一排农舍,花木相绕。远道而来的游客喜欢来这里体验农家生活,并近距离看白鹭悠闲觅食、野鸭欢快扑腾。
“游客来这里看白鹭寻乡愁”
12月7日中午,天气寒冷,王发生态园的乡村小灶却热起来。“7桌。先上茶、排菜单!”招呼着从景区过来的游客,王发转身吩咐服务员。
“快看,白鹭!”眼尖的游客惊喜地指着窗外鱼塘,大伙立即围过来。
“真是白鹭,足有二三十只吧?”“还有小个头的野鸭,一大群!”游客们涌到塘边。
风过水面,鱼塘皱起微波。游客的镜头未将白鹭惊扰,倒是野鸭多“疑心”,掠着水面“快闪”。塘中小岛不大,但有凉亭,有树林,那是鸡鸭鹅的天堂,休憩、觅食,以及没完没了地追逐。“当年清淤困难,我索性把四周的淤泥堆到中间,筑岛建亭,花了37万元。”王发巧妙的心思赢得游客称赞:种上桃树,那就成了桃花岛。
“客人来这里,既看白鹭又寻乡愁。鱼虾蟹全从塘中现捕现烹,有的客人还和我一起下河捕鱼,上岛逮鸭,高兴得像个孩子。” 王发说,客人用剩的饭菜,拌上稻谷碾米产生的糠皮,就是家禽的食料。而把家禽养在岛上,粪又肥了花草树木。池塘边,还有羊群在涉水食草。
“在哪里?在哪里?”“白鹭、野鸭是真的吗?”刚回屋坐到桌旁,苏州游客刘静的朋友圈便“安静”不下来了,点赞的朋友好奇地追问。
“扁豆老鸭、红烧鱼、蒸螃蟹、韭菜炒鸡蛋……好!蔬菜自种,水产自取,保证新鲜。”王发接过菜单,几位游客希望去厨房,体验一把烧大土灶的乐趣。不多久,黄豆秸秆便在灶膛里噼啪作响,大厨师陆青春忙而不乱,温暖的灶台、火热的油锅、升腾的雾气、沁人的香味,唤起游客“舌尖上”的乡愁。
“家乡好生态唤我回来创业”
“别看现在生意这么红火,当初投资时,家人不支持,朋友不看好。”说起创业,王发感触颇深,“之所以坚持把钱砸到鱼塘,办农家乐园,就是看好曾经的湖荡变成景区,生态环境变好变美,游客越来越多。”
1999年,从职校毕业后,就业成了摆在王发面前的难题。“里下河水乡,出门抬脚就是湖荡藕田。那时的大纵湖水不够清澈,湖面有许多围网养殖。家乡交通闭塞,能打工的好企业屈指可数。”和许多年轻人一样,王发想去大城市闯荡。
从北京到上海,从工地搬砖到替人卖水产品再到当保安,从上海香格里拉大酒店的服务员到领班,在陌生都市遥遥无期的漂泊让他缺少归属感。“多想回乡创业,和家人在一起。”后来,王发和哥哥在盐城市区开了餐馆,夏卖龙虾,冬做羊肉汤,生意不错。
“2015年初,大纵湖镇开预备党员冬训会,镇党委书记冯林宏给我们上课,说盐都正发展全域旅游,双新大道两侧将建更多配套旅游发展的项目。”那堂课,王发记忆犹新,“外面正兴起农家乐,做餐饮我在行,可以试试。”“大纵湖建成景区,这几年拆围清淤,退养还湖,家乡的好生态唤我回来创业。”王发告诉记者。
“冬天的大纵湖,芦花最美。再过几天就是观鸟节,白鹭、鸿雁可多了,幸运时还能看到震旦鸦雀!”王发说。
“每天听阵阵鸟鸣就是幸福”
大纵湖变美,成了鸟儿的乐园;小鱼塘变美,白鹭每天都来光顾。
“2015年,这里还是一个废藕塘,流转费每亩800元。”王发说,随着景区旅游升温,来生态园的客人不再是从景区“捡漏”的,而是自发前来。收入多了,生活好了,王发也有了更多感触。“以前在外打工,是做工作,如今在熟悉的家乡创业,是干事业,实现自身价值吧。”
“孩子们回来,我也不需要再种地,帮他们忙忙,享福!”王发66岁的母亲陈金凤说。年轻人已不再像老一辈那样困守土地,他们头脑灵活,懂得“靠水吃水”,用活资源。
忙完灶台上的活,陆青春解下围裙,他是邻镇的厨师,在这里月工资8000元。王发说,共有10位村民在生态园帮忙,拿工资。“好生态带动村民就地就近就业致富。如今的双新大道两侧,像这样的农家乐已有六七家,附近的三官农庄还吸纳了100多名村民打工。”听说游客要捎土鸡蛋走,与生态园仅一河之隔的老人王荣章乐呵呵提篮过来,王发跟着高兴,“游客来了,村民家的土特产也成了抢手货。”
“明年,西边的东晋古城也将打开‘城门’,离这里仅800米远。生态越来越好,景点越来越多,这50亩哪够施展手脚?以后我还要扩规模,建民宿。”找到“想做的事”,王发充满自信,乐此不疲。
绿色是盐城最鲜明的底色,湿地是盐城独特的生态资源。一座城市要让人“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就得以人的感受为发展归依。用王发的话说:“幸福感是有颜色有声音的。我的幸福感,就是大纵湖的绿,还有每天将我从梦中唤醒的阵阵鸟鸣。”
记者 卞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