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日前,中国矿业大学“智能采矿人才培养”高端论坛在该校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智能采矿人才培养进行深入交流并达成共识,论坛发布了国内首个关于高校智能采矿人才培养的共识,就人才定位、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建设方式、政策环境等签订了框架性共识。
来自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南大学、重庆大学等3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家能源集团、中煤科工集团、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的近百位代表参加论坛。
在论坛深度交流环节,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西弗吉尼亚大学采矿工程系教授彭赐灯院士作了题为“美国长壁综采技术”的主题报告,展示了美国长壁综采技术从一无所知到世界标准的演化历程,并对智能采矿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设置进行了建议。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王家臣教授、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梁卫国教授、河南理工大学原副校长周英教授等专家分别对“采矿工程专业现状”、“智能采矿人才需求”、“智能采矿专业定位”、“智能采矿课程设置”、“智能采矿教学资源建设”和“校企合作共建智能采矿实践基地”等方面主题提出了各自的思考与观点。
上海墨桐花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郑雨瑛在主题报告中,以非采矿行业人士视角分享了对于智能采矿核心技术以及人才培养中课程体系的思考。
在论坛闭幕式上,与会专家和代表一致认为,智能采矿是当前科技发展趋势下采矿工程专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智能采矿人才培养应着眼于发掘一批可以在采矿工程及其智能化领域从事工程设计与施工、生产与技术管理、开发研究等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系主任万志军教授介绍,为使采矿工程专业能够突破以固体矿床开采为主的传统开采工艺,拓宽矿产资源的智能开发,本次论坛达成的智能采矿人才培养论坛共识认为,应在课程设置上引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知识,在教学环节中突出矿山智能采掘技术、矿山压力与环境智能监测等专业知识,同时拓展到深地开采、共伴生资源开采、新能源开采等新领域。
论坛还认为,为进一步落实对智能采矿的教学研究、进一步发展我国智能采矿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应尽快组建智能采矿专业建设委员会和产、学、研合作联盟,制定智能采矿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课程体系,以国家“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努力营造强本拓新、转型发展的办学环境,助力矿业工程学科的发展。
据了解,中国矿业大学智能采矿人才培养工作今年启动以来,已经建成采矿工程教展中心,首届智能采矿特色班已经开班。中国矿业大学与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和上海墨桐花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关于智能采矿人才培养的交流合作,就“智能采矿”的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三方一致同意在“智能采矿”人才培养方面加强产学结合,尽快推进合作并落实。
交汇点记者 王拓 通讯员 何伟民 李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