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0月9日讯 今年各地用扶贫资金干了哪些事;新修了多少米路;新畜养了多少只羊,成活率有多少;建档立卡的贫困人群年收益有多少;企业新增多少就业人口……这些数据,在我省财政新推出的一套绩效指标体系中都能找到答案。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集中力量解决扶贫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今年5月出台的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办法,要求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目标应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并细化量化为绩效指标,主要包括数量、质量、时效、成本,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指标。
省财政厅绩效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扶贫资金绩效指标体系覆盖中央和地方所有专项扶贫资金,目前,共涉及我省10类扶贫项目,分别是:精准帮扶资金项目、苏北六大片区关键工程项目补助资金项目、经济薄弱村补助资金项目、扶贫小额信贷贴息补助资金项目、重点困难群体医疗保障政策补助资金项目、宿迁市国家级扶贫开发综合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补助资金项目、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项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黄桥茅山革命老区补助资金项目、国有贫困农场扶贫资金项目。
以对精准帮扶资金项目的绩效评价为例,从指标内容来看,一级指标包括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产出指标再细分为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时效指标和成本目标。效益指标继续细分为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和可持续影响指标。满意度指标则对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进行量化。
“今年下达到各市县的精准帮扶资金共计5亿多元,市县究竟怎么花,目前各市县正在提交绩效目标,年底如果不能完成,那么就可能会影响下一年度的资金拨付。”省财政厅农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绩效指标体系推出后,地方申报项目将更加精准,将更有利于带动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增收脱贫。为加快扶贫资金拨付和项目实施进度,避免扶贫资金闲置沉淀,每一类扶贫项目对应不同的绩效指标,对投向产业类的资金,评价指标偏重于经济效益,而对于保障贫困人口和基础设施建设类资金,评价指标则应更加关注资金使用后带来的社会效益。
记者 朱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