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老支书精神
青砖黛瓦、小桥流水唤起乡愁记忆,农民生态居住区、现代化村办园区整齐别致,绿树繁花间掩映着别墅楼群……国庆长假,东台市五烈镇甘港村迎来八方游客。
甘港,正成为村民和游客眼里共同的“幸福港湾”。村民们说,甘港能有今天,和村党委书记刘怀仁25年来带领大家艰苦奋斗密不可分。
回村“救火”拔穷根
1993年,是五烈镇气泵设备厂最红火的年景,也是厂长刘怀仁意气风发的时光。这一年,组织上决定让刘怀仁回村当书记,“救火”拔穷根。
“他29岁当厂长,是当时东台市最年轻的厂长。”曾在甘港村做会计的张明太记得,刘怀仁领办的这个厂,每年都得奖。
此时的甘港村,4家村办厂毫无生机,村集体欠下270万元债务,干群不睦,人心涣散。刘怀仁回村后,债主上门讨债,他不避不让,坦言“有事找我”。结果,几位债主将他拦在路上,硬是开走他的摩托车“顶债”。
甘港要“翻身”,刘怀仁先拿村办厂“开刀”:关、停、破产、重组企业,精简人员,一连串改革让不堪重负的甘港“喘了口气”,销掉银行债务170万元。对欠群众的100万元集资款,刘怀仁立下“军令状”:分4年还清,还本付息。
村砖瓦厂改制,测算出售200万元才能平衡债务,可底价降至150万元仍无人报名。有人提出再降,刘怀仁不同意,他带头入股并“游说”原企业中的10人参股,最终以200万元买下砖瓦厂。事后,股东说他傻。刘怀仁说:“再亏不能亏集体!”改制后的企业重现生机,原打算4年还清的债务3年便全部还清,甩掉“包袱”的甘港走上发展的新路。
串场河上架“金桥”
甘港村紧邻204国道,但一条宽阔的串场河让甘港人隔河千里远,过河全靠摆渡。因为没有桥,不通车,村里经济难有大发展。“没桥就没出路,撤渡建桥,造福子孙。”刘怀仁在村里提出。
建大桥需要资金近百万元,钱从哪里来?刘怀仁与大家推心置腹:“我们3年还了群众100万元,接下来3年再挣100万元。如果大家信任我,就拿还债的精神来建桥。”
为争取农桥补助资金,1998年正月初四一早,刘怀仁冒雪赶到盐城,在一位主管部门领导的家门口,跺着脚等了一个多小时。那位领导坦言:如果农村干部都像你这样,还愁什么事办不成?
为了筹钱,刘怀仁带着村干部去浙江贩挂历。村干部当起小商贩,原先还抹不开面子,但想到能为建桥出力,也算值了。为发动社会捐资,刘怀仁带头捐出3000元,并动员在外事业有成的家乡人为建桥出力,最终“化缘”20多万元。
1998年5月,甘港大桥打桩。就在这节骨眼上,建桥方找到刘怀仁,两手一摊:先付钱!情急之下,刘怀仁取出自家房产证,飞奔到银行抵押了10万元。
1999年春,投资近百万元的甘港大桥建成。通车那天,甘港村开进第一辆汽车,村民们扶老携幼、欢天喜地,刘怀仁把捐款的老乡都请回来,共同见证改变甘港的历史性时刻。
小村迎来大发展
企业改制、撤渡建桥,打破了甘港的发展瓶颈。在刘怀仁心里,甘港应该是经济快速发展、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老家”。2002年,他牵头编制甘港村村庄发展规划,就甘港特色产业发展、盘活闲置资源、发展特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制定一整套方案。
“建成串场河沿河经济开发带是第一步,需流转土地400多亩,涉及到150多个农户。”村会计程冬云说,为了做农户的思想工作,刘怀仁和村干部每天走访至深夜。2003年春,沿河经济开发带开工,最终在上级政府未投入一分钱的情况下,建成串场河、车路河沿河经济带和甘港私营工业园,当年便落户9家企业。第二年全村工业销售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实现税收317万元。
如今的甘港村,“甘港人家”60多幢别墅,新颖气派;农民生态居住区,统一规划建设的小楼近200户;污水处理中心、秸秆气化站以及畜禽粪便处理中心一应俱全;百坊园、百草园、百果园,一处处美丽景观不仅改善环境,也为甘港发展旅游+产业助力,加上民俗欢乐节、地方戏曲展演等活动,“甘港老家”成为当地一个响当当的旅游品牌,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
“来村里干了20多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甘港百姓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今年63岁的刘怀仁收获沉甸甸的口碑,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
本报记者 卞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