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创新突围 江苏走出强“芯”新路
2018-09-27 07:03: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徐 超 贲 腾 陈 明  
1
听新闻

  产业规模全国居首,但设计和制造短板突出

  沸沸扬扬的“中兴事件”后,建设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愈发迫切。近日,在南通举行的2018集成电路产业技术研讨会上,业界专家提醒,江苏是我国最重要的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区之一,产业规模占全国近1/3,但过半产值集中在封测业,设计、制造短板突出。江苏要创新突围,必须探索在英特尔的集成服务商模式和台积电的代工模式之外,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强“芯”之路。

  沿江崛起“硅走廊”

  集成电路,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产业的基石。作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起步早、基础好、发展快的地区之一, 江苏集成电路产业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去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5411.3亿元,江苏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总收入为1687.68亿元,增速达17.82%,设计、制造、封测增速均超两位数。

  江苏已形成涵盖设计、制造、封装、设备、材料等较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华润矽科、无锡友达、华虹半导体、SK海力士、台积电等知名企业分布在无锡、苏州、南京、南通等沿江城市,形成蔚为壮观的沿江“硅走廊”。

  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意见》,到2020年,江苏力争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突破3000亿元,产业链主要环节达国际先进水平,一批企业进入国际第一方阵,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集成电路产业高地。

  诸多瓶颈制约需破解

  “江苏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不小,但总体不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胡义东说,处于产业中后端、技术中低端的封测业就达878.16亿元,占比超一半,利润较低,迫切需要补上设计和制造的短板。

  创新突围已成共识,但要闯出一片新天地仍面临诸多制约。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原所长许军说,集成电路产业已高度专业化、规模化,并形成两种主流发展模式:一种是集设计、制造和销售为一体的集成电路系统集成服务商模式,典型代表是英特尔;另一种是没有任何自主产品或品牌、完全替他人生产的代工模式,典型代表是台积电。两种模式都形成较强的垄断性,少数企业利用技术、品牌、资本的积累占据产业高端,使得后来者进入门槛越来越高。

  捷捷微电副董事长黄健对此感受颇深:“我们在营销中经常遇到,很多工程师根本不愿测试国产电子元件,中兴事件之后,这一现象才有所好转。”

  人才更是制约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关键短板。据预计,到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人才需求将达70多万,而去年底全国相关人才总量仅40多万,存在30万的缺口。南通大学江苏省专用集成电路设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孙玲梳理发现,全国仅有23所高校开设集成电路相关专业。

  “高校的培养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产线上积累经验。”清控资产管理公司总裁薛嘉麟说,集成电路是非常精细的制造,需要一批训练有素的工程师。他举例,国内一家晶圆厂,每到一位工程师值夜班时,良率就会掉十几倍。全厂一起找原因,最后才发现,这位工程师喜欢用手敲桌子,震动造成旁边水管里的锈脱落。

  产线也是制约许多中小集成电路企业成长的瓶颈。许军说,从集成电路设计到产品实现,需要复杂的制造工艺,不在产线上验证,很难得到修正和提升,高级的集成电路人才也需要在产线历练成长。但规模代工厂门槛较高,高校院所的实验室开放度不够,工程化能力一般也较弱。

  强“芯”要走第三条路

  “跟仿式发展没有出路,我们应该发挥优势,探索模式创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九院科技委副主任赵元富说,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亟需搭建平台整合资源,走出一条不同于英特尔和台积电的第三条路。

  “建立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是省委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胡义东说:“在集成电路领域,我们已成立设计和封测两个研究所,正筹划建设工艺技术研究所。”

  省产研院通过聘请项目经理推动技术创新,在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等产业领域,已聘请68个项目经理(团队)。许军和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学博士李真是集成电路领域的项目经理,他们已受命牵头组建江苏省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研究所。

  “对中国而言,建一个研发中心或制造工厂都不是很难,最大的困难在于研发与制造的整合。”李真构想这样一种产业结构:以非盈利的研究所为核心,加上若干类似台积电的市场化的晶圆厂,上游积聚定制高端半导体设备的能力,下游服务一大群有品牌的设计公司,打造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更为宏大的愿景是,以这一模式吸引大量产业资本,培育若干成规模、有国际竞争力的集成电路研发制造企业,提升中国半导体工业水平。

  尽管这一模式还在概念阶段,吉富创投董事长董正青、华润微电子投资部总监王剑等投资人已表现出浓厚兴趣。“省产研院也非常愿意做第一批投资者。”胡义东说:“台湾工研院当年孵化出台积电,我们希望孵化出我们自己的台积电。”

  本报记者 徐 超 贲 腾 陈 明

标签:制造;设计;产业规模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