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访省农委主任杨时云:实施“九项行动”推动增产转提质
2018-05-13 07:3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近年来,全省农经农业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三农’工作决策部署,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农村改革创新,推动江苏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农业现代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我省农业农村发展进入全面转型的新阶段,一些新矛盾新问题日益凸显,成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短板制约。”

  省农委主任杨时云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肯定成绩,也直面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谁来种地”难题亟需破解。农业劳动力兼业化、老龄化现象明显,全省2600万乡村劳动力中,兼业农民约占60%以上,平均年龄在58岁以上。

  绿色转型难度不小。由于见效慢、成本高,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难度大,农业经营者尤其普通农户接受意愿不强。养殖污染治理方面,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搬迁、非禁养区新建养殖场土地落实难。

  产业竞争力亟待增强。农产品供给与消费升级矛盾突出,总量富余、结构失衡,大路货多、品牌农产品少,缺少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强、品牌亮的大型龙头企业,大量质优价廉进口农产品对国内市场冲击明显。

  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江苏农业复种指数高、化肥农药投入高、农业资源开发强度高,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与浙江等省市相比,江苏传统农业、大宗农作物占比较高,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尚未充分挖掘,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程度不高,农业产业结构亟待优化;与山东相比,江苏缺少旗舰型、航母型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种类数量丰富但缺少知名大品牌。

  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将牢牢把握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加快推进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大力推动农产品供给、农业投入品、生态环境、科技装备、改革创新等高质量发展。

  落实到具体措施上,江苏农业要重点实施“九项行动”。

  实施质量兴农行动,推进农业质量年建设。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守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做好农产品品牌提升文章,实现优质化、特色化、标准化、品牌化。力争通过5年左右努力,培育销售额超亿元的区域公用品牌30个。

  实施绿色兴农行动,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深化“263”专项行动,加快构建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政策支持体系和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体系。突出有机肥、生物农药替代,让农业投入品减下来。突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让生态环境“美”起来,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1%。突出种养结合,让生态循环链“建”起来,每县建3家-6家种养结合型牧场。突出扩大耕地轮作休耕试点,让农业资源“养”起来,全省轮作休耕总规模达70万亩。

  实施效益提升行动,推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坚持效益导向、效果导向,聚焦高质量发展,把效益提升摆在优先位置。坚持农机农艺融合,向节本增效要效益。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多元化发展,向适度规模经营要效益,力争到2020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覆盖所有村。坚持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效益,创建20个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

  实施结构调整行动,推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特点,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做优主导产业,做精特色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强开放型农业,不断提升我省现代农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稻田综合种养面积扩大到80万亩,逐步培育一批产值100亿元以上的区域特色产业。全年创意休闲农业综合收入力争突破500亿元,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增长25%以上。

  实施主体提升行动,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充分把握小农户这一农业生产的基本面,启动农业龙头“大企业”培育工程,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推进新型经营主体联合发展,打造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构建带动小农户发展机制,让小农户分享农业产业链增值收益。

  实施装备升级行动,推进综合产能提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区域后备资源特色化开发,加快“机器换人”步伐,强化农机管理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年新建180万亩高标准农田。

  实施科技强农行动,推进科技与农业产业“大对接”。调整科技创新的方向与重点,改革科技体制机制,加快现代科技成果在农业上的应用。组织17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100个创新团队围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开展技术集成创新。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新建20个现代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资源整合,提高推广服务效果。

  实施产业富民行动,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深化农业产业富民“四挂钩两清单”推进机制,鼓励新农民利用新技术创业创新,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让农民收入增幅保持与经济发展同步。

  实施改革深化行动,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活力释放。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模式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农村改革发展新动能。

  本报记者 吴 琼 邹建丰

标签:现代农业;行动;发展
责编:吕霞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