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邓建军:以技术创新赢得未来
2018-04-24 06:4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最近,常州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邓建军又多了一个身份:江苏省第五批签约产业教授。作为产业教授,他将深度参与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各个环节,为学院的高水平发展和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做贡献。

  党的十七、十八、十九大代表,全国劳模,首届“江苏大工匠”……在黑牡丹,邓建军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字。1969年出生的他,由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新时期产业技术工人创新发展的楷模,成为中国“知识型产业工人”的领跑者、中国“蓝领精英”的象征。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荣誉背后,邓建军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他的工作台上,放着一叠厚厚的笔记本,上面详细记录着他多年来不断消化洋设备和技术创新的资料和心得,被工友们称为颇具实用价值的“活辞典”。

  1988年8月,邓建军从常州轻工业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进入黑牡丹公司当电气技工,不久就遭遇了一连串挫折。当时公司从德国引进了一台纺纱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故障,在说明书全英文、没有线路板电路图的情况下,面对电路板上万个芝麻粒大小的金属接点,邓建军头疼不已。

  为了掌握原理,尽快维修,他只能咬牙从最基本的制图做起。只要一有空余时间,邓建军就蹲在机器边研究那些令人眼花的电子元件和细若游丝的控制电路,眼睛累得看不清了,就用湿毛巾捂一会儿。几个月后,他竟然真的让这台纺纱设备“起死回生”。消息传到德国公司,他们十分惊讶,派人专程来到黑牡丹。面对着运行正常的设备,来访者竖起大拇指,留下了“中国工人了不起”的赞叹。

  从消化引进设备,维护设备到技术改造,邓建军钻研探索的步伐始终不停。“除织布工序,其他牛仔布生产环节,我们都进行了提升改造。”30年来,邓建军带领团队共参与大小技术改造项目400余项,几乎涉及企业的所有重要设备。

  2012年,他主持的“低碳节水型牛仔纱线清洁染色关键技术研发”项目,不仅实现了牛仔纱线生产节水、节能,还能让单调的蓝黑色牛仔“变身”绚丽时尚的“糖果色”“彩虹系”,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以技术创新赢得未来,是邓建军不变的初心。十九大后,邓建军马不停蹄参加了20多场宣讲活动,但是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一头扎进车间。最近,他最挂在心上的是整经机自动上筒、落筒技改项目的进展。“整经机上每个筒子都有五六公斤重,之前全靠人工每隔一小时换一次。如果自动化技改顺利,将大大减少劳动强度。”

  对于“机器换人”,邓建军有着满腔热情:“一方面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工艺流程的精确度,减少了人为误差,使产品品质得到提升,减少能源不合理消耗,实现低投入高产出。”以整经机为例,通过“机器换人”,提高工序效率最低为30%,最高的时候达50%—60%。

  邓建军试图构建生产过程智能化管控系统。在他看来,信息化和自动化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要求。“传统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转型。”去年一年,黑牡丹加速智能化转型,自动疵点检测系统等技改项目在邓建军的带领下相继上马。

  邓建军一直是工友中技术攻关的“领头羊”。他不光自己从一名普通技工成长为主任工程师、技术总监,还培养了一批专业型技术工人。1994年,“邓建军科研组”成立,2008年发展成“邓建军劳模创新工作室”,2011年升级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如今成为江苏省级和国家级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现有18名成员,先后获得8项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实施技术创新项目近500个,给企业创造了8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在邓建军的带动下,做好工匠、争当劳模,成了黑牡丹的企业文化,公司涌现出各级劳模30人次,培养、评聘技师、工程师达300多人次。

  本报记者 吴 琼

标签:邓建军;技术;黑牡丹;未来;创新;设备;企业;发展;劳模;项目
责编:孟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