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江苏要闻 > 正文

敬爱的周总理,再过6天就是您的生日,家乡人民想要告诉您……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耿联   2018-02-26 09:24:00
敬爱的周总理,您一直牵挂的家乡江苏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您曾经担忧的肆虐千年的淮河水患已得到彻底根治,您一生挚爱的父老乡亲过上了老一辈革命家当年难以想象的幸福生活。2月24日,周总理的家乡江苏省在南京举行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深切缅怀周恩来同志卓越功勋,追思周恩来同志崇高风范,表达家乡人民对周恩来同志的崇高敬仰、衷心爱戴和无限思念之情。纪念馆始终将文物征集作为立馆之本,通过走访周恩来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征集到了众多珍贵文物,如周恩来在尼克松访华期间穿过的蓝色呢大衣、周恩来佩戴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章等,目前馆藏藏品超过3万件, 2017年新定级一级文物59件。

  敬爱的周总理,您一直牵挂的家乡江苏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您曾经担忧的肆虐千年的淮河水患已得到彻底根治,您一生挚爱的父老乡亲过上了老一辈革命家当年难以想象的幸福生活,您当年制定并要亲属恪守的“十条家规”成为江苏党员干部涵养家风、砥砺品性的不竭源泉……

  3月5日,是周恩来诞辰120周年纪念日。2月24日,周总理的家乡江苏省在南京举行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深切缅怀周恩来同志卓越功勋,追思周恩来同志崇高风范,表达家乡人民对周恩来同志的崇高敬仰、衷心爱戴和无限思念之情。

  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娄勤俭:

  “永远铭记周恩来同志对家乡父老乡亲的挚爱真情”

  娄勤俭说,在5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周恩来同志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他的丰功伟绩永远屹立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铭刻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心里。

  【周恩来同志是从江苏大地走出去的伟大人物,他对江苏这片土地充满牵挂。我们永远铭记周恩来同志对家乡建设发展的悉心指导,可以告慰的是,今天的古都南京已成为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大都市,江苏大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我们永远铭记周恩来同志对治淮大业的高度重视,可以告慰的是,肆虐千百年的淮河水患得到了彻底根治,当年兴建的重大治淮工程仍在护佑着沿岸几千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幸福生活。我们永远铭记周恩来同志对家乡父老乡亲的挚爱真情,可以告慰的是,今天的大江南北日新月异、充满生机,父老乡亲已过上老一辈革命家当年难以想象的幸福生活。我们永远铭记周恩来同志对自己和亲属始终严格要求,可以告慰的是,他当年制定并要亲属恪守的“十条家规”,他既重亲情又讲原则的那些感人故事广泛传播、广为人知,成为全省党员干部涵养家风、砥砺品性的不竭源泉。】

  家乡人民如何纪念周恩来同志,学习弘扬周恩来精神?

  娄勤俭指出,我们纪念周恩来同志,就要学习他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以生动的江苏实践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矢志不渝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就要学习他无限忠诚的政治品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诚认同核心、坚决维护核心、时刻紧跟核心。就要学习他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就要学习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握时代脉搏,顺应发展规律,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新业绩。就要学习他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坚守共产党人精神高地,持之以恒加强党性修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具有象征意义”的嘱托,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以过硬的发展成果告慰敬爱的周恩来同志。】

  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

  虽然离开家乡再也没回来过,但他始终挂念淮安!

  周恩来同志出生在淮安,在淮安生活了12个年头。虽然后来离开家乡再也没有回来过,但他始终挂念淮安。作为周恩来家乡淮安的市委书记,姚晓东在发言中谈到了周总理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周恩来同志曾在一个会议上说,1946年他率领中共代表团入驻南京梅园新村时,“很想从南京回到淮安看看,因为淮安还有我两个母亲的坟。”解放后他还曾表示, “淮安我是一定要回去看看的!”后来,周恩来同志的专机只要途经淮安上空,他就感慨地说:“这次又经过我的老家淮安上空,如果天气好能让我看看故乡就好了。” 1959年1月,周恩来同志乘专机从广州返京,当飞机快飞临淮安上空时,他进入驾驶舱对机长说:“能不能拉下一些高度让我看看老家?”这些话语流露着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但他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夙夜在公,殚精竭虑,不得不把这份思乡之情深藏在心底,未能完成回家乡看一看的夙愿。 】

  周恩来同志对家乡有着深厚感情,家乡人民对周总理也无限热爱景仰,他的崇高精神更是留给淮安人的最宝贵财富。姚晓东说,周恩来同志辞世40多年来,淮安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弘扬周恩来精神这一主题始终没有换,践行周恩来精神这一传统始终没有变,传承周恩来精神这一责任始终没有忘。

  大力学习弘扬周恩来精神,进一步增强周总理家乡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姚晓东这样表态↓↓

  【一是把弘扬周恩来精神与推进淮安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加快把淮安建设成为江苏绿色发展先行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引领区、大运河文化带标志城市、苏北重要中心城市;二是把弘扬周恩来精神与推进民生改善相结合,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进一步织密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富民增收、社会安全“四张网”,让全市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三是把弘扬周恩来精神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相结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把周恩来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主任张亚青:

  50多年前启东粮棉双丰收曾获周总理点赞

  座谈会上,张亚青着重回顾了周恩来同志与江苏有关的几个生动片段。

  1960年12月,周恩来同志陪同外宾到南京五老村。他看到原来的臭水坑变成美丽的小花园,对五老村的卫生面貌、优美环境表示赞赏。他走进幼儿园、食堂,一再询问南京儿童和居民的生活状况,叮嘱街道干部一定要关心群众生活。他还到无线电工业学校,参观了学校的工业品展览馆、电工实验室和附属工厂,并向同学们询问了学习和生活情况,指示学校要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制度,创造条件改善师生伙食。

  上个世纪60年代初,南通启东县通过不断完善、推广适合本地特点的耕种制度,成为全国首个粮棉双高产、双丰收的县。在1965年年初召开的全国第四次棉花工作会议上,周恩来同志听取了启东县负责同志的汇报,非常高兴。他说:启东人多地少,人均一亩地,半粮半棉,棉花高产,粮食也高产,自给有余,这个办法好。我们就是要树立这样的典型。这种经验值得提倡。3月12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题为《产棉区要力争粮棉双丰收》的社论,号召全国学习启东经验。

 
(周总理与南京小红花艺术团合影资料图)

  上个世纪70年代初,外宾到南京,常规的接待项目之一就是看小红花艺术团的表演。“小红花”的演员都是一些少年儿童。有一次周恩来同志陪同外宾看演出结束后,顾不上休息,凌晨一点半,特意交代秘书说:“小红花”的演出很好,我看了很高兴。他还提出“要注意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节目多,时间太长,把孩子搞得很疲劳”“音定得太高,容易把孩子的嗓子唱坏”等五条意见,转告艺术团的老师,强调要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

  周恩来侄女、中国新闻社原副社长周秉德:

  绝不允许我们享受特权待遇,一切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我的大伯周恩来有兄弟三人,我父亲是三弟,比伯父小六岁。我家兄弟姐妹有六人,伯父不但在生活上关心照顾我们,而且承担了教育我们的责任。伯父对我们晚辈的教育是多方面的。我的体会主要是两条:一条是要求严格,决不允许我们享受任何特权待遇,就连特权思想都不可以有;另一条是教育深切,无论上学、工作和生活,都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而不能以个人利益为标准。

  第一,要求严格。伯父要求我们在外面不能讲与他的亲属关系,不能享受特权。他常对我们说:“你们现在就是普通学生,将来参加工作,就是普通劳动者。自己的将来要靠自己去奋斗,而不能依赖家庭。”“我是全国人民的总理,不是周家的总理,这就是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不同所在”。

  伯父对我们的教育多在细微之处。我上初中时住校,星期六看到有的同学家里有汽车接送,而我只能挤公交,回家就对伯父伯母念叨,伯父很严肃地对我说:“伯伯的汽车,是为了工作需要而配备的,不能用在私事上。”他不但不让我们用车,即使他自己接待外宾前到北京饭店理发用车,或者他接送南开老同学聚会用车,都会记录下来按里程付费。这些事情看起来是小事,但伯父认为这些小事中包含着廉洁从政的大道理。

  我参加工作后不久,从基层农村小学调动到区委机关工作。伯父知道后立即问我:“是不是人家因为我周某人的关系而照顾你进城的?”我说:“不是,是区委的一项工作需要党员,小学里党员少,只得把我抽调上来。”伯父说:“哦,是这样,那就没有办法了,我也不能干涉你们基层组织的工作呀!但你还是要多在基层工作锻炼才好。”

  20世纪60年代,为减少北京人口,国务院出台了一个政策:凡夫妻俩一方在北京,一方在外地的,都从北京调往外地。当时我在朝阳区委工作,我丈夫在西安部队服役。1965年6月,领导找我谈话做动员。我说不用动员,四个月后,我休完产假就调往西安。因为伯父经常教导我们,国家有政策就应该遵守,不能有任何特殊。就这样,我们在西安工作了五年,后来又去贵州遵义的山沟里工作了四年。伯父对我这样做很满意。

  第二,教育深切。伯父经常对我们说:“我们参加革命几十年,随时随地都在准备可能的牺牲,从来没想到过取得政权后还当个什么官。想起几十年来那么多战友与同志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牺牲,我们能够活过来只是幸存者,我们要替他们去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还有什么权利去考虑个人利益,还有什么权利不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呢?”所以,他要求我们无论上学、工作和生活,都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而不能以个人利益为标准。

  1961年,我二弟周秉钧高中毕业准备报考清华大学,同时空军到学校招收飞行员,他也已入围参加体检。一天伯父找他谈话,问:“万一体检不合格,当不成飞行员,就去服兵役,不上大学,怎么样?”秉钧对此毫无思想准备,一时不能理解。伯父跟他谈了国家形势:“今年农业受了灾,需要增加劳动力。国务院研究决定,今年的复员军人都要回到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征兵的重点在城市青年,这就支援了农业生产。”就这样,秉钧放弃了考大学的志愿,愉快地参了军。1965年,伯父又支持四弟周秉华不考大学,主动去服兵役当了兵。三年后,秉华复员回京,做了普通工人并成为先进工作者。

  “文化大革命”期间,毛主席号召青年学生上山下乡。1968年,我的五弟周秉和16岁,六妹周秉建15岁,分别去了延安农村和内蒙古牧区插队落户,伯父对此积极支持。1970年底征兵时,他们经基层民兵组织推荐入了伍,高兴地来向伯父伯母报告。当时大学不招生,而解放军的威望最高,并且入伍后生活上也可得到极大改善,青年们都以参军为荣。但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伯父却要求他们脱下军装,回到农村,回到牧区。伯父谆谆教导他们说:“越是困难,越要带头坚持在农村牧区,做个普通农民和普通牧民,把参军的机会让给其他知识青年和青年农民、青年牧民。”就这样,他们经过强烈的思想斗争,还是服从了伯伯的要求,留在了农村和牧区。

  越是与伯父关系亲近的人,他对你的要求就越是严格,越要按照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形势的需要去做,到最基层、最艰苦、最边远的地方,去做个普通劳动者。这就是伯父一贯的“亲者严,疏者宽”的原则。伯父对我们近乎苛刻的要求,我们从来没有感到委屈,相反为有这样一个伯父感到骄傲,为中国共产党有这样的领导人感到自豪!

  习近平同志曾说:“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我想,伯父离开我们42年了,人民依然怀念他,崇敬和爱戴他,正是印证了这个道理。】

  淮安市周恩来纪念馆馆长陈明:

  弘扬恩来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陈明说,自己在周恩来纪念馆工作20多年了,每天都会被周总理的光辉人格所熏陶和激励,时时都会被人们对周总理的崇敬缅怀之情所感染和打动。

 
(资料图)

  他介绍,周恩来纪念馆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展示伟人周恩来光辉一生的综合性纪念场馆,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自1992年开馆至今,累计接待海内外瞻仰观众2600万人次,先后接待了7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纪念馆始终将文物征集作为立馆之本,通过走访周恩来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征集到了众多珍贵文物,如周恩来在尼克松访华期间穿过的蓝色呢大衣、周恩来佩戴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章等,目前馆藏藏品超过3万件,2017年新定级一级文物59件。

  南京玄武高级中学“周恩来班”班长汤墨言:

  在周恩来精神哺育下茁壮成长

  汤墨言是当天座谈会发年龄最小的发言者,也是全省103个“周恩来班”同学们的代表。

  【周恩来爷爷出生的120年前,中国正遭受着列强欺凌、封建统治的双重压迫,民不聊生,国运衰微。今天,我们这一代青少年生活在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既是幸福的,更感到责任重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和我的同学们一定会传承好周恩来爷爷的伟大精神,在周恩来精神哺育下茁壮成长,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撰稿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耿联 顾敏/文 肖勇/图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

  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标签:铭记;周恩来;伯父;真情;淮安;周恩来精神;同志;家乡;启东;总理

责任编辑:苗津伟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