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院报告,讲好江苏“法治故事”
两院报告解读
中国江苏网讯 耗时将近半年,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几十次反复修改……28日上午,2017年度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出炉”。记者独家采访了两院报告的起草者。
过去一年,全省法院共受理案件200多万件,同比增长11.89%,全省法院受理案件5年来首次呈现新收案件增速放缓、未结案件存量减少的良好势头。
“2013-2016年江苏案件受理量连续4年全国第一,去年这个‘帽子’终于摘掉了。”省法院工作报告起草人、省法院员额法官王成告诉记者,新收案件增速放缓与省法院大力推进的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工作有关,大量矛盾在进入审判程序前就得以化解。比如我省全面推进金融、保险、证券期货纠纷领域诉调对接工作,保险纠纷调解网络实现了全覆盖。记者了解到,目前43家基层法院新收一审民事案件数量同比下降,其中淮安地区新收案件呈现整体下降趋势。
王成介绍,案件繁简分流,是全省法院力破人案矛盾的又一项重要改革。目前,全省已有106家基层法院成立专门速裁机构,泰兴等多家试点法院用30%的办案力量快速审理了占全部案件70%的简单案件,改革效果初步显现。
赵连生伤医案、南京交警被碾压殉职案、北京律师被殴打伤害案……一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案件被两院报告集中“点名”,其中不少案件曾在江苏乃至全国引起广泛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省检察院工作报告史无前例地点名了40多起案例,涉及环境保护、食品安全、未成年人保护等多个民生领域。比如报告披露了南京市栖霞区爱德美幼儿园女老师殴打幼儿事件的最新进展,女教师王某因涉嫌虐待被看护人罪被栖霞区检察院批捕。
检察院工作报告起草主要负责人、省检察院副厅级检察员严正华介绍,以往报告更注重介绍工作,专业性过强。“如何让老百姓真正看得懂,交出一份让人民满意的司法‘答卷’,这是我们在起草报告中一直思考的问题。”经过43次修改,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报告摒弃了以往的论述风格,用大量鲜活、典型、有影响的案例让老百姓感受司法公信力。
“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对照去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两会上明确的“时间表”,我省举全省法院之力向执行难宣战,基本解决执行难取得突破性进展——去年共执结案件54万多件,同比增长28.29%,发布“老赖”信息106.56万人次,累计促使15.37万“老赖”主动还钱,“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正在形成。
去年以来省法院在常熟、徐州、无锡、苏州等地先后组织5次全媒体网络直播法院“抓老赖”活动,一批宁可打牌挥霍也不愿还钱的奇葩“老赖”被千万网民围观、指责。
全省所有法院入驻“淘宝网”,去年共上网拍品30539件,网拍成交金额达到620.49亿元,同比增长76.61%,成交拍品平均溢价率达到122.71%。
今年两院报告同时透露了一个鲜明的信息:司法机关更加注重人权的司法保障。
去年全省法院严格落实疑罪从无原则,判决宣告包括15名自诉案件被告人在内的23人无罪。全省检察机关向法院提出刑事抗诉241件,发出刑事再审检察建议89件,根据法院当年审结情况,采纳率分别为69.9%和70%。徐州市检察院以量刑过轻为由,对一起体育教师猥亵多名女童案的一审判决提出抗诉,二审法院改判被告人有期徒刑8年。
报告公布的两处办案细节也体现了司法“铁面无私”的另一面。新沂市检察院在办理郑某涉嫌贩卖毒品案中,得知郑某儿子被确诊为白血病,检察院依法审查后及时变更强制措施,让犯罪嫌疑人“回家”与身患白血病的儿子骨髓配型。办理中国矿业大学原副校长缪协兴贪污案中,考虑到嫌疑人承担着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检察机关没有机械办案,而是从服务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及时将有关资料交其签批,保障了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
以司法责任制为切入点,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也成为两院报告的 “重头戏”。
目前全省共有员额法官6625名,员额检察官4526名。凡是入额的法官、检察官一律在一线办案,院长、检察长办案已成新常态。全省法院院庭长审理案件88万多件,占全部受理案件数的43.23%。各级检察机关714名分管业务的入额院领导走上办案一线,带头办理重大疑难、敏感复杂案件,直接参与讯问、询问、起草文书、出席庭审等工作。入额院领导办案数量已占当年案件总数的10%。
我省改变了以往办案三级审批的模式,明确各类司法人员权力清单,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央要求、兼具江苏特色的审判权、检察权运行新模式,真正实现“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以检察院为例,目前全省基层检察院检察官独立决定批准逮捕、提起公诉的案件,占案件总量90%以上,检察官多办案、办好案的主动性与责任心明显增强。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顾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