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网络媒体走转改】夜幕下的平凡人:小吃摊主的 “尴尬” 转型
2018-01-18 13:1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元月10日,南京站附近的龙蟠路。

  -7℃,这是凌晨4点汪福全夫妇经营路边小吃摊时室的即时温度。泛着路灯暖光的暮色下,两个人、一辆手推车、一口铁锅、两瓶煤气罐、一张桌子、几只塑料凳、几盆盛咸菜的搪瓷碗,和“这足以吹傻人的寒风”与“江南冬夜的湿气”……裹挟在天亮前的倒计时中。

  还有两个半小时天亮,城市也将苏醒,留给汪福全夫妇的摆摊时间仅剩不到两小时,因为“还要预留点儿收拾打点的空儿。如果清晨遇到巡逻执法队员,营生的活计要丢、行头要被没收、还要罚款。那样,连本月房租都可能交不起……”

  为此,全嫂还在南京玉桥市场里打着份白天帮厨的兼职。从早八点到晚五点,就是为给家庭收入上条“保险”。

  十几年来,一边通宵达旦地待客,一边机敏地“守护自家摊点”,是这对从安徽安庆乡下来寻生计的夫妇常有的状态。只是城市管理一天天规范了,家庭的未来却飘摇起来。“想买房,也想租铺子正规经营。做消防检测工作的儿子今年26岁,虽然有收入,但离结婚买房还差得多呢。手头就这么多积蓄,‘盘不开’…… ”全叔也知道,总不能和城管打一辈子游击,夫妻俩都到了知天命的年纪。

  采访间隙,俩赶火车前急着解决早饭的年轻人“闯入”镜头。“一份水饺、一盘12元的炒饭”,全叔张罗着全嫂用微信二维码收款,眼里露出一丝收获的喜悦。全嫂递出一块贴着二维码的纸板。

  对汪福全夫妇而言,什么是经济负担?“越有钱摆在眼前的压力越大”,越不敢花存款也越能看到现实的残酷。

  用全叔的话说,他们的“有钱”仅仅是和一同来打工却什么也没存下的异乡人比较而言的。他们身后,依旧是放在老家乡下的医保,在城市“最好祈祷自己别生病”。

  拼过来的这些年头,汪福全夫妇在武汉老硚口做过几年木工,去浙江批发过七八年方便袋,来南京又摆了十几年的摊,见识过“街摊生意的兴隆”和每月四五千的收入,也体验到当今这份“工作”的萧条。

  凌晨5点20分,路上行人依旧不多,全嫂想抓紧时间“迷瞪一会儿”,还有两个半小时,就到她上白班的时间了。

  策划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经济新闻部 记者 李睿哲 实习生 王建朋

标签:
责编:陈康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