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江苏要闻 > 正文

0

用数字化技术保护、利用“母亲河” 千年大运河无锡“上”云端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王宏伟   2017-12-08 07:08:00
7日,大运河江苏段保护和文化传承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无锡。民营企业无锡运河之光聚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致力于大运河的保护与文化弘扬。8年来,他们举办运河沿线城市新闻调查考察活动、创办“中国运河网” 、与中国文化报共同创办“大运河文化专刊” 、联合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创办“大运河文化研究院” 、举办“手艺江南” … …成为圈内最知名的社会力量。千年大运河让无锡变得更美好,这里的人们也用自己的方式回报这条“母亲河” 。定位社会力量参与,抓住建设数字大运河、智慧大运河的机遇,无锡正在探寻保护“母亲河”的新经验、新模式。

  大运河江苏段大型主题采访③

  7日,大运河江苏段保护和文化传承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无锡。

  船行在无锡清名桥下运河里,拱形的桥身倒映在水中像一只灵动的眼睛。运河两岸人家枕河而居,推开前门买菜逛街,打开后门洗菜晾衣的传统生活似乎并未远去。那景象,白居易看过,苏东坡看过,康熙、乾隆下江南时也看过。如今,这条穿城而过的千年运河仍在滋养着现代都市,无锡人也在创造性地做好保护、传承、利用这篇大文章。

  与其他城市相比,运河对无锡的城市格局影响更大。大运河不仅穿城而过,而且抱城而流,形成老城独特的龟背形空间,形成更开阔的“物流空间”,形成银、米、丝、布四大市场,也为民国时期无锡成为民族工商业发祥地奠定基础。

  运河给无锡留下大量的文化遗产,如何使它们在现代都市中焕发新的生机?无锡人作出创造性的尝试,其中民间力量成为非常活跃的一支力量。运河边的北仓门曾是江南规模最大的蚕丝仓库,已有百年历史。当年苏、浙、皖三省的蚕丝经运河码头运到这里储藏,加工成绫罗绸缎后再通过河对岸的火车站运到上海。2005年,留学归来的郑皓华女士斥巨资修旧如故,改造成我省最早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一。

  江南大学教授徐诚一工作室落户这里已7年,在此创作出《阿炳》系列、《希望》等获全国大奖的作品。他说:“我不懂商业,也不会经营,园区给我自由的创作空间。”

  2006年,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在这里举行,北仓门模式让与会专家们眼前一亮,会上通过我国首部保护工业遗产的宪章性文件《无锡建议》,拉开工业遗产普查和保护的大幕,这幢百年建筑再次见证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性时刻。

  民营企业无锡运河之光聚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致力于大运河的保护与文化弘扬。8年来,他们举办运河沿线城市新闻调查考察活动、创办“中国运河网”、与中国文化报共同创办“大运河文化专刊”、联合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创办“大运河文化研究院”、举办“手艺江南”……成为圈内最知名的社会力量。公司董事长应晓萍对记者说:“我出生、求学、工作、创业都在运河畔,对运河天然有感情。像我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大家抱团为运河做些事。我们的顾问团队有60多人,其中包括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张廷皓、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这样的业界大咖。接下来,我们将利用物联网+融媒体技术,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云平台。”

  这个计划包括提取并整合海量的运河人文、地理、旅游、生态数据,记录大运河文化带的发展历程;利用物联网技术监测运河水质及岸线违法施工情况;借助无人机航拍、卫星图像对比和无人艇巡检,巡查运河沿线绿色、古迹和河道生态;在景区布设二维码,在提供导游服务的同时,对游客分布和流动进行统计和预测,提供决策依据;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码头、仓储、船舶和待运货物进行智能化匹配,打造运河智慧物流平台……

  千年大运河让无锡变得更美好,这里的人们也用自己的方式回报这条“母亲河”。定位社会力量参与,抓住建设数字大运河、智慧大运河的机遇,无锡正在探寻保护“母亲河”的新经验、新模式。 本报记者 王宏伟

标签:大运河;江苏;采访;无锡;运河;工业遗产;联网技术;社会力量;现代都市;中国文化;蚕丝;母亲河;文化传承;文化;江南;无人机;故宫博物院院长;文化创意产业园;研究院;工业遗产保护

责任编辑:苗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