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江苏要闻 > 正文

0

智库|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最新发展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作者:宋林飞   2017-11-08 07:21: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即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我国现代化“新三步走”重大发展战略,展现了全面实现现代化的远景与蓝图,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最新发展。我国现代化进程是否要等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才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即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我国现代化“新三步走”重大发展战略,展现了全面实现现代化的远景与蓝图,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最新发展。

  我国现代化进程是否要等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才启动?不是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阶段。邓小平指出, “小康”是“四个现代化的最低目标”。也就是说,小康不是现代化之外的一个阶段,而是现代化的一个起始阶段,小康是现代化的最低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实现初步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不是简单模仿、跟随西方现代化,而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是中国现代化的特色。邓小平指出,“小康”是“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西方的现代化”。我们可以依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使人民的生活得到很大改善。邓小平还说,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也就是说,中国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有制度方面的不同,中国现代化的根本性质是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体现了我们党与中国人民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阐明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任务,“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反映了任务的紧迫性与艰巨性;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即已经由“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带来的新挑战;强调“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明确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领域与路径;强调“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指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的难点与重点;强调“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以及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发展观和政绩观。

  实现小康目标以后怎么办?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第一次对实现小康目标后的发展战略作了设想。他提出,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发展达到小康水平后,还要“继续前进,逐步达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

  小康目标实现以后,第二个目标就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攻坚阶段。当年,考虑小康以后第三步应该怎么走时,邓小平指出:“第三步比前两步要困难得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他清晰地列出了一张困难清单,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与困难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显然,这些发展中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在某种意义上讲,比过去要困难得多,但必须迎难而上,通过国家治理能力的不断提高,积极有效地加以应对和解决。

  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我国东部沿海有条件的地区,应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同时推进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世界现代化的历史告诉我们,区域率先是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创新是世界现代化不断推进与深化的内源动力,引领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地区也成为现代化的先行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总是首先在一定的区域取得进展和突破,继而影响或带动周边地区的现代化。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七大指出,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党的十八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迈开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步伐,是我们党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与基本特征基础上做出的科学判断,是小康理论的深化与发展。

  苏南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成功样本。国务院批准实施的《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提出,到2030年苏南地区要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主要发达国家水平高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比基本现代化更高水平的现代化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于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了六个方面令国人无比憧憬的描述:“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过去我们中国处于“跟随型发展”阶段,今天我们中国是“跟随与引领并存型发展”阶段,明天我们中国将进入“引领型发展”阶段。

  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最根本的保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一向被称为一盘散沙,但是自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成为全国团结的核心力量,四分五裂、各霸一方的局面就结束了。为此,邓小平指出:“只要我们党的领导是正确的,那就不仅能够把全党的力量,而且能够把全国人民的力量集合起来,干出轰轰烈烈的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因为有党的正确领导,中国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促进了市场经济的繁荣,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奇迹”,正在日新月异地改变着城乡面貌。我们党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动员力、凝聚力?因为我们有共同的理想,来自共同的利益,即建设和分享社会主义发展的成果。在资本主义国家,人们没有也不可能有共同的理想,这使它们每个国家的力量不可能完全集中起来,很大一部分力量互相牵制和抵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个目标、第三个目标,任务艰巨而复杂,只有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成功。这个历史的经验与根本原则,绝不能动摇。

  (作者为省政府参事室原主任、常州大学苏南现代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

标签:现代化;发展;小康;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我们

责任编辑: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