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江苏要闻 > 正文

0

智库|准确把握江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力点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作者:章寿荣 王树华   2017-11-08 07:21: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思想,并从“基础任务”“战略支撑”和“制度安排”三个层面,全面界定了建设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对于江苏而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在深刻理解其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从以下五个方面发力:

  加快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必须紧紧围绕建成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省目标,做好增量带动、以“新”促“高”和存量提升、推“陈”出“新”两篇文章。一方面,要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智能制造装备、智能电网、集成电路、物联网、新材料等新兴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成长为支柱产业;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传统支柱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在机械、冶金、纺织、汽车、石化等传统产业中的应用与融合,打造制造业升级版,促进我省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近年来,江苏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新的重要进展,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亟待解决,主要是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激励创新的社会氛围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强化。为此,必须按照十九大精神的最新要求,立足江苏经济发展的实际,从强化基础研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两个方面同步发力,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高水平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创新型企业培育,加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为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强村富民。对我省而言,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精准扶贫。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确保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这是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要打赢的一场硬仗。二是做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阶段,迫切要求我省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更好发挥农村公共服务、促农增收致富的重要作用。三是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以财政部在我省开展的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为契机,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为推动我省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强力攻关苏北全面小康。苏北地区是我省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短板,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与关键点,苏北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会极大地提升我省区域协调发展水平。2015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对苏北地区发展作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定位,明确了苏北今后五年的发展方向。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冲刺期,统筹推进苏北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还应重点解决三个关键性问题:一是通过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发展的绿色化;二是通过构建横向与纵向结合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生态保护的长效化;三是通过转变政绩考核方式,提高苏北GDP的“含绿量”。

  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国际投资专家邓宁根据67个国家1967-1978年间直接投资和经济发展阶段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在2000美元至4750美元之间,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上升,其发展速度可能超过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速度,但净对外投资仍为负值,进入这一阶段标志着该国(地区)已走上国际生产专业化道路。我省2016年人均GDP为95259元,按照GDP平减指数计算,当前的人均GDP水平已经处于对外投资大幅增加,其增速超过外资流入的阶段。为此,我省必须适应国际投资发展的规律,积极推动江苏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走出去”的重点是“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

  (作者分别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研究员)

标签:建设;发展;发力点;经济;现代化;我省;江苏;体系;加快;产业

责任编辑: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