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江苏要闻 > 正文

2017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昨在宁开幕——两岸企业家共商产业融合新思路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7-11-07 07:34:00

  2017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昨在宁开幕——

  两岸企业家共商产业融合新思路

  图为大会现场。经济报记者 许 多 摄

  中国江苏网11月7日讯 11月6日,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在南京拉开大幕。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大会并致辞。

  这是党的十九大之后首场两岸重大交流活动,也是两岸开启交流30周年之际两岸企业界的一次盛会。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致辞中表示,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要求,主动融入和积极服务于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与台湾同胞分享江苏发展机遇,助推苏台产业合作迈上新台阶,助推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再上新 水平,助推台湾青年圆梦江苏成就新事业,助推苏台全方位交流开创新局面,携手迈进合作共赢的新时代。

  据介绍,截至目前,江苏累计批准台资项目超过2.6万个,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超过6000个,实际到账台资超过729亿美元;江苏吸引利用台资占大陆 台资总量的近三分之一,苏台贸易约占两岸贸易总额的五分之一强。在昨天的峰会上,两岸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就新形势下两岸经济合作和产业融合如何开拓新思路、 寻找新商机进行了热烈探讨。

  新形势呼唤融合新模式

  峰会大陆方面理事长曾培炎表示,台资企业在大陆投资兴业的初期,大多数是台资单方面进行产业链布局,随着全球贸易格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两岸产业合作向全产 业链拓展。他建议台资企业抓住大陆补短板的窗口期,在精密制造、高端装备、医药保健、中介专业服务等领域有新作为,开发潜力巨大的农村经济市场,依托大陆 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分享营商环境改善的红利。

  资讯家电产业合作推动小组台方召集人、台湾工业总会理事长许胜雄建议,面对全球产业发展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形势,两岸产业融合发展要有新模式,应该改变 过去“台湾接单—大陆生产—出口欧美”的投资贸易格局,转而将大陆内需市场作为带动两岸贸易投资增长的新动力;由原先的成本导向和以产品为主的思维,改变 为以价值创造和系统服务开发为主的策略导向;由原先的采购或供应关系,转变为共建产业链生态圈。两岸企业可共组合资公司、共创品牌,共同开发国际市场。

  智能制造迎来携手新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两岸企业家纷纷表示,这给两岸产业深度融合带来了新机遇。

  “可以预见,未来十几年将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两岸企业携手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能源石化装备产业合作推进小组召集人傅成玉说,在机电装 备、智能制造领域,两岸企业可以形成优势互补、扬长避短,联手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他建议,按照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以工业园或开发区的形式建设产业合作基 地,吸引两岸机械装备、智能制造产业链上的各类优秀企业入驻;创新投资模式,注重生产合作和应用市场开发“两条腿走路”,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产 业合作交流平台。

  作为“一个从事实体经济43年的工业人”,鸿海精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富士康集团总裁郭台铭表示,将人流、技术流、信息流、过程流、物流和现金流做最有 效的结合,以提升企业的效率,是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转型的核心竞争力。未来,富士康将以软硬结合、虚实结合的方式整合工业大数据、智能制造、云端智慧、数据 安全管控、智能供应链、区块链金融,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他同时透露,将选择南京作为发展人工智能的基地。

  更多“智慧”合作契合新消费

  “大陆的消费群体正在经历一场演变。以前,大家追求怎么能买得到,现在大家追求怎么买得更好、更有品位,这就是新消费。”网易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丁磊表示,制造业要转型,应该把未来最有前景的品质消费留在国内,让优秀的中国制造业优先为中国人服务。台湾有足够优秀的生产工艺,有足够的匠心、耐心来 做出好产品。“我们期待更多台湾朋友通过网易平台,为大陆带来更多优秀的商品。”

  事实上,养老、大健康、教育等新消费领域的巨大市场潜力已吸引一批两岸企业携手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进行了“由表及里”的交流合作。信息与家电产业合作推进 小组大陆方召集人助理王建章介绍说,一开始两岸企业只是介绍交流对智慧城市这一新生事物的理解和自己的解决方案,到本次峰会大家已针对智慧医疗、智慧养老 等特定领域集中深入交流,谋求合作。

  记者注意到,两岸企业家都在实践中深刻感受到新消费“以人为本”的特质。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睿钧和恒锋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欧霖杰 不约而同地提到,老年人记忆力不好,一些智能产品却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一般待机没有两三天以上,老人不会买,因为常会忘记及时充电。” 欧霖杰提醒说,智慧养老绝不仅仅是养老院加上信息平台或居家养老加个呼叫中心,而应是养老服务加养老信息科技。“在养老的精细化服务等方面,台湾企业走在 了前面。大陆的养老事业正蓬勃发展,希望两岸合作,让‘优雅地养老’这一天早日到来。”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杜颖梅 洪姝翌

标签:

责任编辑:孟涛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