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江苏要闻 > 正文

0

思想周刊·智库:观点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2017-10-11 07:44:00

  做大做强海洋交通运输业

  做大做强海洋交通运输业,为现代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支撑。江苏的港口服务能力偏低,大型港口少,业主码头、产业码头多;港口航运信息化程度低;内河高等级航道比重低,干线航道网、疏港航道未形成。因此,我省港航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应在沿海,而沿海的重点一是扩大连云港港的规模,二是突破生态环境等困境,推动通州湾港口建设。沿江港口建设的重点在于提高质量、整合资源、调整结构。此外,要着眼于构建综合运输体系,不断提升水运服务能力;推动沿海港口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张长宽(河海大学原校长、江苏省海涂研究中心主任)

  沿海旅游发展要突出特色

  一是将连云港打造成“4S”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讲述中国神话故事的东方海滨。二是将盐城打造成世界著名滨海生态特色休闲旅游目的地,拥有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区、中国国家公园、世界自然遗产的新兴旅游胜地。积极建设国际生态旅游区——中国大潮坪,争取筹建国家第一个海岸、海域自然生态特色的国家公园,保护开发辐射沙洲。三是将南通打造成衔接上海的中国著名江海旅游目的地和高端旅游目的地,发展大港口、大交通、大项目、大企业、大旅游,打造全国一流的江海旅游门户城市。

  张捷(南京大学地理海洋院教授、旅游研究所所长)

  突出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海洋经济特色

  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是江苏“海洋强省”建设的重心所在。一要优化调整海洋经济总体布局,打造形成“一带、四圈、五区、五镇”的海洋空间格局,引导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和集聚发展。二要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聚力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发展海洋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海洋传统产业。三要建设海洋创新体系,建设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构筑海洋科技人才高地。四要建立海洋经济组织保障体系,强化海洋经济政策支持,完善涉海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公众海洋意识。

  杨东升(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连云港市社科联主席)

  建立沿海地区生态经济示范区

  建议省里选择部分基础条件良好的区域,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以“生态+”引领江苏绿色发展:一是央企和行业龙头企业绿色转型支撑区,加快重化工领域的龙头国企及龙头企业绿色转型;二是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引领区,重点发展“绿色化工及新材料”“先进性能金属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及服务”“资源循环利用及再制造”四大制造业板块;三是国家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着重探索有利于绿色循环产业体系构建、绿色金融等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四是国家绿色发展开放交流合作区,争取率先实现区域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转型升级。

  郝宏桂(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专家、盐城师范学院教授)

  加快发展大海工装备产业

  江苏率先走向深远海,将更多依赖于先进的海洋装备和海洋科技技术,建议支持优秀海洋工程装备企业在产业洗牌中脱颖而出。一是稳定油气海工产业,做大海洋石油平台,做强海洋工程船,做精海工模块。二是拓展新兴海工产业,鼓励新型海洋资源开发装备及其配套设备、海上大型浮式结构物等研发。三是发展海工配套产业,做大海洋工程配套产业,做长海洋工程配套产业链。四是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扶持海洋工程研发与技术服务企业建设,构筑海工技术服务共享新载体。五是谋划布局涉海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以江苏科技大学和淮海工学院为重点,形成完整的学科专业教育体系。

  陶永宏(江苏科技大学深蓝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以陆海统筹缩小“陆海二元经济”差距

  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明显的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陆海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促进我省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走陆海统筹发展之路:一是实行“点-轴”式区域开发模式,逐步实现陆海一体化发展,以发展壮大现有地市级城市为核心,沿交通干线合理布局产业园区,逐步实现陆海一体化发展。二是打造江苏版的“蓝色硅谷”,提升江苏海洋科教水平,将淮海工学院建成高水平的海洋大学,在连云港建设江苏版的“蓝色硅谷”。设立省专项基金或沿海开发银行,建立多元投资体制,吸引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来连云港设立分支机构。

  宣昌勇(淮海工学院商学院院长、教授)

  后深水航道时代江海联运港区建设

  后深水航道时代,推进江海联运港区建设关键性制约因素有:港口现代航运服务能力不强,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不高,港口集疏运体系不完善,多式联运发展滞后等。要大力推进江海联运港区建设:一是做强两大枢纽港,着力打造宁镇扬江海河转运中心,以及东部集装箱直达、江海转运中心。二是加快建设长江口分流通道,选择南通东西向运河进行渠化改造,建设新的江海直达通道。三是加快通州湾江海联动示范区建设,推进沿江涉海重化工业向沿海地区的有序迁移,加强通州湾港口与沿江港口协作互动,拓展新服务功能。

  陈为忠(南通大学副教授、博士)

  推动徐州与连云港联动发展

  一是明确徐州、连云港在区域联动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徐州可成为连云港发展现代海洋经济重要的经济腹地,连云港可成为徐州拥抱海洋经济的重要出海口。二是促进互联互通,实现生产要素更加顺畅地流通。大力推进交通设施网络体系建设,构筑统一的产权、资本、劳动力市场,优化资源区域配置。三是推进产业联动,实现错位和互补发展。比如徐州的内陆物流商贸与连云港的临港经济发展,可以互为动力,实现产业链整合。四是进一步创新机制,突破联动发展的障碍。五是促进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地区的经济崛起,实现由“交通带”向“经济带”的转型。

  陈宏伟(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博士)

标签:

责任编辑:戴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