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周刊·智库:突破海洋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
“1+3”重点功能区战略构想的提出,将使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如何突破海洋经济发展的诸多瓶颈制约,提升海洋经济综合实力与竞争力,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推进江苏现代海洋经济发展,不容忽视江苏沿海经济带“着力点”的支撑、沿江沿海“双向开放”的联动、“小马拉大车”的疲软、“港口—腹地”的共建共享等问题。
双向开放开发,解决沿海开放型经济的空间压缩问题。发挥扬子江城市群的核心作用,打破三大板块的地理分界和行政壁垒,对原有战略进行整合和时空链接,形成强大的经济增长核,辐射、带动和支撑其他三大功能区的发展。以港口资源整合为契机,把沿海地区建成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和充满生机活力的工业带、城市带。如把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办公室作为港口资源整合的公共政策主体,通过加大统筹协调力度,保证区域内港口行业适度市场竞争。把江苏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港口资源整合的运行主体,构建统一的运营平台和投融资平台,走“股权整合+业务重整”的道路,使港口的投资主体和经营方式日益多元化。
功能区统筹发展, 解决港城“重点”与“痛点”问题。在各个城市的资源禀赋优势上,确立向心式发展。这种向心可以不必在城市等级上,确立哪个城市为中心城市、龙头城市。对功能区大的主导产业框架进行细分,对各市产业发展重点方向进行明确,在预防恶性竞争的同时,把区域内同质化产业打造成产业集群。同时,加强与周边、全国乃至全球港口的协调联动,塑造对外联通大格局。促进海域发展规划与陆域发展规划有效衔接,建立“1+3”重点功能区战略定期会商制度,签署相关合作协议,将区域一体化发展细化落实到各个部门。加强海岸线管理,切实解决港口、城镇和产业在资源空间、功能布局等方面的矛盾问题,打造带动整个沿海经济带生产要素跨区域和跨境流动的沿海门户区。
陆海资源共享,解决“用海飞地”合作模式问题。把条件成熟的港口作为跨区域海洋经济产业协作发展试点,逐步实现由单点式向区域式发展转变。可将江苏沿海港口分为核心港口、次核心港口等层级,相互之间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开放型网络,形成以连云港港、南通港为主要港口,盐城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分工合作、协调发展、分层次发展格局。从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支点、打造跨行政区域海洋经济合作创新区的战略高度,深化海洋领域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平台共用等方面的合作与创新,构建高层次海洋综合协调机制、创新集约节约用海方式。以陆海开放发展为主线,整合港口资源,发挥江海联运、海铁联运、河海联运等比较优势,做好东西双向开放文章,拓展陆海对内对外开放空间。
“导流”平台共建,解决“边界效应”与“中介效应”问题。充分发挥功能区边界区自身优势,建立多层次区域经济联合,实现区域的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可在原先三市港口管理委员会的基础上进行联合港务局的构建,做好先期的联动工作。以连云港港为龙头,构建港口群战略联盟,尝试建设“沿海港口合作信息网”,促进EDI(电子数据交换)平台和物流信息技术平台联网运作。加快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创新,有效促进生产要素流动。构建“3+3”沿海政府间港口联席会议,推动沿海港口共建共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优势互补、海陆资源统筹配置,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同时,依托沿海高速、临海高等级公路、新长铁路等主动脉、畅通“微循环”,促进公路、铁路、水运、航空有效衔接,使生产要素流动更高效。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沿海三市要破除限制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探索建立区域统一的财政税收、金融投资、产权交易、技术研发机制,为沿海经济活动塑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作者为江苏沿海发展决策咨询基地专家、沿海发展智库副研究员、盐城师范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