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昨天的中国云城市联盟峰会圆桌会议上,来自产学研媒各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们畅所欲言,共同探讨了云城市生活下,人们在经营生活消费领域的新面对和新选择。
爱南京南京晨报记者 陈彦 仲敏 黄阳阳
袁勤俭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
“爱南京”可向整个南京提供服务

在27日下午举办的论坛上,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袁勤俭作了题为《大数据在社会生活服务领域的应用》的发言。袁教授从一个连锁超市“尿布与啤酒”的著名例子(即啤酒和尿布常被放在一个篮子里,多为年轻父亲的喜好)开始,讲述大数据在实际生活中的神奇运用。
袁教授更举了多个例子,来说明不同场景的大数据应用。比如山东某市建立了学生健康成长管理的平台,家长、老师和学生都可以从这个平台中了解到该学生的健康情况。“如果我有这个平台,我就不会给一个曾经患过先天性心脏病的学生施加那么多的科研压力。”
“全民记录,记录全民”,袁教授用这8个字来概括大数据时代的特点。
他更半开玩笑地表示,比方说智能手机,简直比家人还贴心,“到了点就会提醒我‘还在工作吗,该休息了’‘下雨了,带伞了吗’。它就是通过我经常去的地点,推测出那是我的工作地点!”
而对于现今媒体APP的应用前景,袁教授表示,“老百姓不满意的地方,就是我们提供服务的地方,‘爱南京’可以向整个南京城提供服务”!
袁教授举例称,比如现今在家装和保洁这一块,消费者和家装公司、保洁公司之间存在一些沟通的问题,‘爱南京’就可以将服务从线上做到线下,有咱们‘爱南京’做品牌保证,让您放心。”
何宜华 上海辽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AR或将给传统媒体新机会

“就新技术运用而言,无论是平面还是电视媒体已经失去很多先机优势了,但好在还有其他技术可以弥补,像AR就是。”在昨天的圆桌论坛上,对于传统媒体在互联网及各类新技术冲击下如何历久弥新的问题,何宜华坚定表达了自己技术为王的想法。
何宜华认为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大发展的现实下,包括阿里、腾讯、百度等平台都有着巨大的技术、资金以及客户优势,传统媒体想在新技术运用领域突围只能另寻他途。“不同于VR、MR等技术,AR是最能和传统媒体结合落地的技术。”何宜华举例,当传统媒体想举办一场互动活动,现有的技术无非就是声光电,但借用AR技术,你却可以在现场虚拟出各种想要的场景和设计。最关键是只有用户到达现场,开启摄像头,才可以在手机中看到这些。
“想象一下在玄武湖上有一个恐龙和你互动,但只有你到了玄武湖边才能看到这个效果,这个过程就是把读者和用户重新拉回来的过程。”何宜华告诉记者,通过技术途径,像沿街的诸多小商家完全可以通过和媒体的互动活动或流量,产生新的商机和营销方式。据悉,这项技术即将在传统媒体开展尝试性运用。
唐艺 全国广电电商产业联盟秘书长
区域媒体 能打造出“全国爆款”

唐艺表示,随着媒体融合转型正在加速,媒体盈利模式将从传统的广告模式转为“广告+电商+多渠道运营”的方式。唐艺指出,通过电商平台的打造,可以让媒体更了解自己的用户,并为自己的用户量身定做适合自身的产品,还可以让生产者能有的放矢,更清晰地认知潜在的消费人群。唐艺注意到,很多媒体在转型中会自己搭建销售平台,由于电商平台耗费的时间、精力较多,因此,自建的平台往往存在诸多弊端,而通过全国媒体共建的“共享式”电商平台,可以更快捷和有效。而区域媒体也可以发挥自身网络资源优势,能提供更好品质、最优价格的地方特色商品给全国各地的消费者。
吴长勇 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爱南京”APP上线 服务城市生活空间广阔
吴长勇表示,借助“无现金城市”的理念,整合“云城市联盟”在新闻媒体、城市生活服务方面的专业优势和中银消费金融在银行二三类账户、银联支付网络和消费金融等方面的渠道资源优势,打造中银消费云钱包,实现消费信贷+移动支付+城市生活三大功能,实现智慧城市+普惠金融,促进消费升级的目标。吴长勇表示,“爱南京”APP上线,将通过客户端让用户画像逐步清晰起来。随着客户端的上线及加入云城市联盟体系,使南京800多万人率先得益,不仅能消费本地的产品和服务,还可以通过云城市联盟,分享到外部城市的优质商品和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