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周刊·新论:深刻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
● “历史性变革”、“新的历史起点”和“新的发展阶段”,这三个关键词相互连接,构成了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的重大判断,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 “两个毫不动摇”相互贯通、彼此呼应,其关键工程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办好中国的事情”,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品格,也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不断胜利的重要思想武器。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这篇重要讲话在科学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阐述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而形成了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为十九大胜利召开作了思想理论准备。这篇讲话在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认真学习领会好贯彻落实好讲话精神,首先要把握好讲话所蕴含的理论创新的关键点。
一是讲话鲜明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经验和遭受挫折的历史教训,历史性地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为引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面旗帜,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八大,6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主题词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实践新思想,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篇章。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位为“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这一重要思想观点给全社会传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信号,实际上是对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又一次庄严宣誓。我们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二是讲话深刻阐述了“历史性变革”、“新的历史起点”和“新的发展阶段”这三个具有丰富的历史和现实、实践和理论内涵的关键词。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特别是通过“两个加强”“七个坚定不移”共9个方面的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5年来,我国进行的一系列关系全局的重大变革,其核心内容是我国正在从一个崛起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向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转变。很不平凡的5年收获了历史性的成就,所以习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历史性变革”、“新的历史起点”和“新的发展阶段”,这三个关键词相互连接,构成了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的重大判断,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具有重要意义。习总书记在讲话中用“三个意味着”揭示了这一重大判断的深刻含义: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三个意味着”包含着对实践与理论互动发展的深刻认识,在我国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飞跃的“新的发展阶段”,理当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的历史性飞跃。
三是讲话要求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上做到“四个牢牢”。从宏观的社会发展阶段来说,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习总书记强调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与此同时,基于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发展变化的特点,习总书记更强调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前两个“牢牢”强调了我们的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强调了我们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看到,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丝毫不能忘记的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但是,事物不是静止不变的,历史就是一个流动的过程。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要从变化了的新的实际出发,这正是提出后两个“牢牢”的用意所在。既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强调要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一重要思想观点正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指导所得出的正确结论。
四是讲话提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习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习总书记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新阐述、提出的新要求,这些重大部署既体现了问题导向,又顺应了人民的向往和期待,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行动纲领。
五是讲话要求以“两个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这个“主义”,集中体现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只有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的思想,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两个毫不动摇”相互贯通、彼此呼应,其关键工程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办好中国的事情”,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作者为江苏省委党校副校长、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