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江苏省委常委会敲定苏州新目标 这些大数据为升级打call
2017-09-21 16:3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9月18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苏州发展工作,在为苏州敲定发展新目标时,智慧城市、互联网+、创新发展、新兴产业等关键词贯穿全程。 

  作为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中的大城市,近年来,苏州在产业创新、城市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成绩?其经济产值在整个长三角城市群中又有着怎样的地位?记者梳理发现,将科技创新融于产业创新的苏州,不仅成为推动江苏经济发展队伍中的佼佼者,在整个长三角城市群中也是先行军。

  长三角排名:26个城市VS第2位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作为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改革开放排头兵之一的苏州,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和期待?

  据了解,苏州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在“苏锡常城市群”中有着重要地位。从90年代起,苏州一跃而起,经过十年发展,成为江苏经济中心。去年5月,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将包括苏州、南京、无锡、常州等在内的江苏9市囊括在内。其中,苏州被定位为I型大城市。

  记者梳理发现,被纳入长三角城市群后的苏州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找准自己的目标和定位,不断实现着发展的突破和超越。上海市统计局官网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被纳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中,上海市GDP总值位居榜首,达27466.15亿元;苏州位于第2位,GDP总量为15475.09亿元。值得一提的是,长三角人均GDP排名中,苏州位居第一,为145771万元。

  不仅如此,记者还注意到,在江苏省今年上半年的GDP排名统计中,苏州再次高居榜首。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江苏省共实现生产总值40821.2亿元,排名全国第二,首次突破4万亿!其中苏州以8290.12亿元排名全国第7位,江苏省第1位,仅次于北上广深、天津和重庆。

  新兴产业:6个方面VS占比超过50%

  记者了解到,去年获批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提到,长三角城市群基于创新链的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主要有6个方面,分别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北斗产业以及光伏产业。此次专题会议中,新兴产业亦为高频词之一。而所谓新兴产业,是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出现的新的部门和行业。

  记者梳理发现,苏州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之一,在世界经济复杂多变,国内原材料、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的大变局中,已显现出了新、轻、高等阶段性、趋势性转折点。过去,纺织、钢铁、机械及各色代工企业,一直是其经济支柱。如今,有了创新支撑,苏州的产业属性正被悄然改写,经济中的“新”气质正凸显:如苏州的“纳米路”,从萌芽到成长再到发展成特色产业,从无到有,前后走了十年;再如,一家初创不到6年的科技型企业,第一次把中国人发明的生物药专利,卖给了世界500强公司,首付以及后续各进展阶段的付款共计将达33亿美元,震动世界同业……

  “2010年,传统产业占苏州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72%,新兴产业占28%;到2016年,传统产业占比降到50.2%,新兴产业上升到49.8%。今年,新兴产业占比将超过50%,这是苏州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苏州市经信委相关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以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为代表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正成为引领苏州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主力。

  迅速崛起的新兴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有哪些积极意义?南京社会科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丰志勇表示,当前经济新常态下,经济需要转型升级,就需要培养新的强劲动力,而新兴产业代表了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通过培养新兴产业引导经济转型升级,意义十分重大。“尤其是在当前的供侧给改革中,新的产品、新的技术,这些都是推动未来世界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

  创新+宜居:NO.1&NO.1&NO.…

  记者注意到,省委常委对苏州提出的要求和新定位中,创新是贯穿苏州未来发展的一条主线。据悉,当前苏州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去年7月,苏州市首批4个重大创新团队(13人)名单确定,这4个团队将在三四年内获得8500万元的科研经费支持。

  除支持重大创新团队新政外,苏州市《关于深化人才政策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关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若干措施》《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若干措施》等文件也将相继出台。这些政策文件传递出了一个共同的信号,即苏州要在科技创新上率先突破。

  当然,争取率先求突破的背后,离不开苏州在科技创新道路上的持续努力。资料显示,“十二五”时期,苏州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始终位居全省第一,始终保持福布斯“中国大陆城市创新能力排行榜”前三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68%;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连续保持全国第一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7.4件。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其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极大,这种影响力可带动经济的跳跃式发展。”丰志勇说,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如今,一些传统的百年老企业也都加入了创新大队伍中,不出意外,5到10年,这些企业的发展模式都将发生颠覆性改变。另外,还有一些创新是不可想象的,比如近年来逐步进入人们视线的一些‘黑科技’。甚至未来,人类发明创造出一些延长寿命的生物基因,这也并非不可能。这些科技创新最终都将带动产业形态的改变,并引领社会经济发展。”

  另外,专题会议还提到了城市之美、生态韵味。据悉,今年8月16日,经济学人智库公布全球宜居城市排名报告。报告显示,中国以香港评分最高,排行第45位,台北排名第60位,苏州名列72位,蝉联中国内地最宜居城市。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纪树霞/文 郑玲玲/制图

标签:
责编:陈康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