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江苏要闻 > 正文

0

“引力波”转发量突破17亿!“顶尖科技”才是江苏人的菜!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王梦然   2017-09-14 18:54:00

  中国江苏网9月14日讯 “走进”一个大屏幕,却步入了一个逼真的火灾现场,你可以看见身边烧起的熊熊烈火,也可以拿起你手边的合适的灭火器,紧急处置火情……这样一个生动可感的火灾现场模拟情境,出现在9月14日举行的2017全国科普日江苏主场活动现场。

  “科技感”爆棚的科普项目成为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包括混合现实消防、STEM创新课堂、AR随动等高线等项目作为此届江苏优秀科普作品于当天在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对公众开放。交汇点记者从现场获悉,本届活动主题为“创新驱动发展、科学破除迷信”,活动从当天开幕起,还将持续一周时间。

  AR教学进课堂:4D感受“蚕宝宝”养成记

  用科技的方式,为你普及科技

  你印象中的“科普”是否还停留在看科普片、传阅科普小卡片,或者顶多点开科普可视屏?走进今年江苏科普日的主场活动,你会发现随着科技发展,“科普”的形式也变得“很科技”,不少项目利用前沿的科技手段,为青少年、老百姓更好感知科技、更准确的掌握科学知识提供了便利。

  打开一款APP,用手机或者Ipad的镜头扫一扫少儿科普书上的“蚕”,移动端屏幕上变回出现从蚕卵到蚕宝宝(成虫)完整成长周期的一段4D视频。在江苏科普日主场活动现场,来自苏州工业园区的企业“梦想人”,自主研发的一款青少年AR科普产品吸引不少家长的关注。交汇点采访中获悉,用AR技术帮助教学已逐步在江苏一些学校试点,“梦想人”副总顾骏东向记者介绍,目前已结合学校教学需求,将AR课堂送进江苏近30家中小学。“例如苏州的翰林小学,就在利用我们的AR技术,帮助孩子们学习科学学科,再例如苏州的星城中学,化学、物理、地理、生物等课程教学都用了我们的AR技术。”顾骏东告诉记者,用AR的方式让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便于孩子们理解知识,也利于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兴趣。

  活动现场,记者打开“梦想人”推出的App——4D书城,点开一本科普户书籍《毛公鼎》,远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西周晚期文物“毛公鼎”,便会立体在眼前,点击“毛公鼎”的不同位置、角度,其中铭文都清晰可见。“类似的的AR科普书还能立体呈现种子发芽的过程、‘会飞’的军事武器等等。”顾骏东向记者表示,目前得到的AR进课堂的反馈不错,未来还将继续助推AR课堂在江苏中小学的试点。

  记者了解到,此次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展示活动共展出100余项,同时,省市县三级联动,全省各地1300多项科普活动陆续开展。

  “引力波”大热引关注 转发量突破17亿

  专家:要以“大科学思维” 建设现代科技馆 深度普及“顶尖科学”

  相较于展馆中科普项目“电光火石”的创意不断迸发,另一侧开讲的2017年全国科普日江苏科普论坛,热烈中还带着专家的冷思考。近年来,江苏各地在科普设计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什么样的“科技馆”会是真正受公众欢迎的?此次论坛中,专家也聚焦了这一课题。

  “引力波事件出来以后,我们监测了引力波事件的关注数据。”论坛开始没多久,高等教育出版社原副总编辑、中国数字科技馆核心专家杨再石教授用一组数据告诉我们,现代社交传播中,公众关注的热度极大集中在“顶尖科学”命题上,“2016年2月1号到2月29号是引力波事件热议的高峰期,大家阅读引力波的数量3509万,收藏人次30206万,评论数107199万,总的分享数达到175044万。”

  引力波能让我们在恒星内部看到超新星

  “引力波”的大热,并非一个巧合。杨再石教授以2016年为例,去年的十大科学热词中,公众聚焦最多的的确是“顶尖科学”。“第一个热词是‘量子’,除了引力波之外,射电望远镜也以1840万的点击率成为大热词。”杨再石以此为例,提出观点:科技部门要正视公众对于顶尖科学的关注,要以“大科学思维”来审视现代科技场馆的创新和建设。

  具体来说,哪些科技领域称得上是“大科学思维”呢?对此杨再石表示,首先是顶尖基础科学的重大成果,包括引力波、量子隐形传态、物质拓扑相等等,这些领域很“深”,但也正因为深,所以更加需要普及,提升国民科学素养。其次,杨再石认为,应关注战略先导科技的重大发展,比如说国家空间实验室、北斗导航网等,应在科技场馆中重点反映。此外,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项目、科技创新要素的重大进展,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都被认为是未来科技场馆应向公众深度普及的方面。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梦然

标签:

责任编辑: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