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江苏要闻 > 正文

0

大数据“智脑”引领泰州大走访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作者:顾介铸   2017-08-12 06:51:00

  走访管理“机器换人” 问题信息“共采共享”

  党员干部大走访 “两聚一高”大落实

  大走访大落实活动中,数以万计的党员干部走访怎么管理?海量的意见问题怎么做到“件件有着落”?大走访大落实怎样真正成为推动全局工作的重要载体?

  泰州大走访大落实大数据平台给出了答案:自去年12月份大走访大落实活动开展以来,依托“组团式走访、网格化覆盖”组织架构,运用大数据管理理念,在全省率先建成“信息管理、问题办理、分析监测、成果展示、决策服务”五位一体的大数据平台。市委书记曲福田对这个大数据平台特别看重,“把成千上万的问题数据化以后,就变成了一个大数据词典和资源宝库,也是推动全局工作的监测仪,掌握地方和部门工作的‘CT机’。”

  全程留痕,建成走访全覆盖监测中心

  “大数据平台就像‘千里眼’,让我们压力更大了,因为有没有走访、有没有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平台一清二楚。”泰州好多党员干部都有这样的感觉。

  泰州建立的这个大数据平台,囊括了所有4.1万余名党员干部、165万余户家庭、2万余户企业、近千个项目,基本做到一户不少、一企不落,实现了社情、民情、企情一网打尽、全面见底。

  为精准掌握党员干部参与走访率、走访任务完成率,平台实行“痕迹”管理,每次进村入户走访须同步上传现场照片,系统自动更新家庭、企业、项目信息和党员干部走访记录。该系统还专门设计“预警”功能,对逾期未访、逾期未办结的党员干部,进行“亮灯”提示。各级活动办和督导组可随时查询党员干部走访任务完成情况,对完成进度慢的进行“靶向式”告诫提醒,从而有效解决走访过程难管控、监管难发力等问题,实现走访管理的“机器换人”“机器管人”。

  严考“四率”,建立问题处理快速响应机制

  “这次的大走访还真是实打实,只隔了3天,你们就上门为我办理贷款手续。”兴化市沈伦镇金唐纪村农场主唐松华看到登门为他办理贷款手续的农行兴化支行工作人员,激动不已。兴化农行接到活动办线上交办的唐松华流动资金短缺问题后,第一时间派人上门处理。

  泰州市剑指问题截留打坝、主体不清、过程拖沓、办理落空等问题,依托大数据平台,建立“党员干部提交→小组研判→活动办交办→部门办理→线上反馈→线下答复”六步流程,专门制定问题诉求采集处理实施细则,对每个环节都明确责任人和具体时限,推动问题解决链式流转、闭环管理,确保问题处理“一环套一环、环环不卡壳”,保证群众提出问题零截留、零遗漏、零落空。

  如何防止走访干部一味把问题推给组织、下级推给上级的“踢皮球”现象?泰州市制定大走访大落实考核细则,考核主要依托大数据平台进行,突出考核问题自办率、按时接收率、问题办结率、按时办结率等,促进党员干部人人挑重担、人人提效能,真正让问题办理在泰州不成为“问题”。

  目前,对入库管理的16万余件问题,已办理销号10万余件,6万余件正按程序流转办理。大数据平台抓住了问题办理的“牛鼻子”,以线上限时流转倒逼线下办理提速,以线上动真考核倒逼线下履责担当,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

  信息共享,构建推动全局工作的重要载体

  8月5日—6日,泰州市县乡村四级4万多名党员干部全部带着“问题清单”沉下去,对3040个矛盾隐患点做到家家到、户户到,开展“拉网式”“起底式”排查整治。这次围绕社会矛盾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开展的专题访,是大走访活动办公室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近期一些社会矛盾有高发易发趋势,把这个信息反馈给市委政法委以后,由活动办与政法委联合组织的。

  泰州市将群众提出的问题,细化分为民生保障、创业就业、生产经营、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社会治理等10大类75小项,每月定期进行统计分析,重点看近阶段哪类问题比较突出,哪个部位是风险点、薄弱点,哪些问题需要优先解决,全面分析问题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引领党委政府进一步精准决策、精准服务。针对平台反映比较集中的融资问题,由市金融办牵头梳理出有融资诉求的289家企业,给每家企业配备2-3家银行作为“金融保姆”,为企业“雪中送炭”提供融资93亿元。根据大数据平台“诊断”结果,泰州先后推出“263”专项整治、社会治理、基层党建等一系列专题走访。目前,大数据日益成为各条块工作的“晴雨表”和“指南针”,大走访大落实正在成为推动全局工作的“公共服务器”。

  本报记者 顾介铸

标签:

责任编辑:苗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