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走帮服”摸实情见实效
“省委发出‘大走访’动员令,南通则提出个性化‘走帮服’要求,明确了以问题为导向的工作路径。”2月28日,在省委以大走访为主题举办的第四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上,如皋市委书记陈晓东就该市深入开展“走帮服”活动作了交流发言。
年初,南通启动富民强企奔小康“走帮服”活动。市委组建了98个 “走帮服”工作组,进驻全市所有乡镇街道,了解、倾听基层实际需求。春节过后,南通市、县、乡镇主要领导和各级各部门负责人带头,近万名机关干部纷纷走进村居、企业和农户家里。“‘走帮服’活动,‘走访’是手段,‘帮助’是重点,‘服务’才是根本目的。”南通市委书记陆志鹏介绍说,该市创建了“一户一卡”“一企一策”“一村一档”等三个特色档案,把工作直通企业车间,把政府眼耳延伸到每个家庭,在“走”的过程中摸清基层实情,找准帮助、服务的重点,提高帮助、服务的实效。
对城乡家庭,建立“一户一卡”,帮其所需、助其所急、扶其所长,增收致富,改善民生。
“多亏了领导走访,今后我再也不是‘黑户’了。”3月1日下午,如东县岔河镇兴北村94岁的支边老人许秀志,从“走帮服”领导手中接过居民户口簿、低保卡及新农合卡,老泪纵横。1993年,离乡34年的许秀志从新疆回到老家如东,由于没有本地户口和二代居民身份证,返乡20多年无法享受贫困人员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高龄老人尊老金等政策。今年1月20日,南通市政协党组书记黄巍东来到兴北村“走帮服”,得知老人的情况后,当即表示一定要切实解决老人的困难。经过多个部门的联系协调,老人终于拿到了本地户口。
对企业,实行“一企一策”,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产业转型升级。
“我们在走访中发现,不少企业有先进的技术,发展前景很好,但是很难得到高端资本的关注,这是面上普遍存在的共性矛盾。”陈晓东说,单独一家企业很难吸引到高端资本,但一个区域拥有综合产业优势,情况就大不相同。为此,如皋通过创新建立“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位分管领导、一个专业团队、一支产业基金”的发展机制,一举引来软银中国、红岭创投、凯璞庭等资本团队纷纷落地,目前已成功对接20多家企业,为企业创新发展插上了翅膀。
对村居,建立“一村一档”,重点是帮助排忧解难,服务强基固本。
“村里遇到什么新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做些什么,村集体经济下一步怎样发展?”2月21日,在老党员、云台山村退休村支书秦富春家中,陆志鹏一连问了几个问题。秦富春说,这两年村里的部分企业在被征地拆迁后,一些老板不知道将拆迁补偿的钱投到哪里去。“要鼓励这些企业主二次创业。”陆志鹏提议,镇、村把他们组织起来学习、考察,帮助他们找产品、找市场,鼓励他们通过联合经营等方式,扩大规模,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带动更多村民共同致富。
“走帮服”活动启动以来,机关干部“葫芦式”漂在表面的少了,“秤砣式”沉到基层的多了。截至目前,南通市县两级800多家机关单位3万多名机关干部进户进企进村“结对子”“攀亲戚”,慰问走访农户121750户,企业7312家,村居1357个,梳理实际问题9486个,解决问题6137个。
“南通‘走帮扶’不是‘搞运动’,而要常态化。”陆志鹏表示,为了确保“走帮服”活动落地生根,该市已在探索构建责任体系,严格督查考核,确保活动标准“不走样”、活动力度“不减弱”、活动效果“不打折”。新的责任体系明确,党员干部进户进企进村,不能满足于到农户家“坐了坐、看了看、聊了聊”,必须真正“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变“活动要求去”为“用心自发去”,怀着真挚感情,真正融入群众,把脚印留在基层,把口碑立在基层。 本报记者 陈明 付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