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地税:“三进三帮”强村富民暖人心
中国江苏网2月26日讯 在“三进三帮”活动中,宿迁地方税务局帮扶单位为宿城区洋北镇下口村。下口村经济基础薄弱,贫困人口占比较高,村民们想工作、想创业,却面临着没有就业机会,缺乏启动资金的困难境地。
自从宿迁地税局“三进三帮”活动走进下口村后,这种种的困难都一去不复返,村民们不仅获得了资金帮助,更重要的是自我发展能力得到了提升,大家生活有了奔头,精神头一下子就上来啦!
让我们看一看宿迁地税局“三进三帮”活动中的那些点点滴滴的暖心事儿。
情况摸得准 档案建得全
接到“三进三帮”任务之后,宿迁地税局立即制定活动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全局税务干部和洋北镇下口村460户“结对”,进行责任分解。
由局领导亲自带队,宿迁地税局组建了调查走访小组,入户开展摸查工作,进一步摸清了下口村的民情民意。按照一村一档、一户一卡的要求,建立标准化台账,为“三进三帮”活动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依据。
帮扶一对一 到村里“走亲戚”
地税干部职工多次到下口村进行实地调研,充分发挥“第一书记”驻村的优势,及时与村民沟通,了解村里的实际情况,找准了村里的“穷根子”。
宿迁地税局所有干部职工像“走亲戚”一样到农户家了解情况,定期开展“访贫解困”,脱贫的路上坚决不让一户农户掉队。所有的干部职工对帮扶农户的情况,都做到了如指掌。在潜移默化之间,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也增强了“三进三帮”工作的号召力。
厂房建村里 家门口就业受欢迎
2016年,市地税局根据下口村实际情况,制定“家门口”就业帮扶计划,以壮大村集体经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直接投入和协调资金近200万元帮助下口村筹建标准化厂房。
标准化厂房建成后,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上班,为村民提供了新的收入点,受到村民们一致赞誉。
领导做表率 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宿迁地税局局长王月明,没事总要到帮扶对象孙木林家看看,逢年过节都要给老孙送去慰问金和礼品。老孙不识字,上有两位80多岁的老人,下有两个几岁的孙子,都需要他照顾。去年年底的时候,王月明得知老孙养的70多只草公鸡还没有卖出去,立即联系一家单位食堂,帮助老孙把草公鸡全部收购了过去。
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局领导真情实意帮扶,感染了全局职工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三进三帮”活动。
留守不孤单 关爱中心成乐园
下口村的留守儿童非常多,他们缺乏学习和娱乐场所,和外界接触的渠道很窄。有的留守儿童几年都见不到父母,孩子们非常缺乏关爱。副局长王书强协调市地税局团委和下口村村委会共同成立了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投入3万多元配置电脑、玩具、书籍等用品,留守儿童可以随时在关爱中心学习、玩耍。
同时,市地税局的32名青年干部与下口村的16名留守儿童“结对”。他们为孩子们送去了衣物和学习用品,组织留守儿童与父母视频通话……真情的沟通,换来了孩子们开心的笑容!
授鱼更授渔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打好扶贫攻坚战,更需内生动力。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在一次走访中,村民杜万久提出了发展家庭酿酒作坊的想法,但是,他根本拿不出启动资金。走访人员很快为老杜协调到1万元的小额贷款,他的家庭酿酒作坊也就很快办了起来。开张那天,老杜很是激动:“没有地税局工作人员的帮助,我的愿望肯定是没法实现的,我非常感谢他们!”
村民张金兰想在村里开办电子厂,但是既缺厂房又缺资金。市地税局走访人员了解后,很快为张金兰协调村里几间房屋作为厂房,同时帮助张金兰联系贷款,让张金兰的电子厂开办起来。电子厂吸引不少村民前来就业,张金兰既实现了梦想,又帮助到乡亲父老,感到非常高兴。
正是宿迁地税局党组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正是地税挂钩包户人员对扶贫工作的拳拳之心,正是全局上下真抓实干的有力举措,下口村的集体收入正在不断壮大,贫困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与此同时,宿迁地税局也被宿迁市委市政府表彰为2016年度扶贫工作先进单位。 辛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