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归乡,家成为最强磁场
仪征年画一条街上,市民选购年画。 周晓明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南京年货市场,双胞胎小姐妹挑选鸡年吉祥物。 孙 军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中国江苏网1月27日讯 春节,不同的地方也许有着不一样的习俗,不同的人也许有着不一样的感受,但“团圆”始终是不变的唯一。家,就此成为春节期间中国人情感中最强的磁场。四面八方的游子们带着一年里沉甸甸的收获归来,享受与家人团聚的幸福。
家乡巨变,惟有乡愁没褪色
左盼右盼,在苏州打工一年的徐州新沂市马陵山镇的陈媛媛,昨天终于盼来了公司放假,当天一大早她便坐上了从苏州回家乡的大巴。
“5年前我刚到苏州打工时,回老家过年还很不方便,如果坐火车半夜到徐州,要忍到天亮才有开往老家的客运大巴,到家天都快黑了。现在方便多了,苏州到徐州的高铁一天十几趟,两个多小时就到徐州了,半天工夫就到家了。”陈媛媛感慨地说。
下午,陈媛媛一到家门口,那条久违了的大黄狗就高兴地奔出来迎接,摇头摆尾不停地撒着欢。妈妈端出早已做好的“乡味”饭菜,招呼女儿赶快吃点填填肚子。“老家特有的浓浓乡情,在城里是体会不到的。”陈媛媛感言。
陈媛媛感觉家乡的变化真不小:原先街道两旁低矮的平房不见了,左邻右舍都砌起了两三层高的小洋楼;以前从镇里通往家门口的那条泥泞小道,也变成了硬邦邦的水泥路,再也不怕雨雪天气外出了。
“过去城里才有的KTV、肯德基,如今镇上都有了,还有四川火锅、蛋糕作坊等。村中间还多了个小广场,晚饭后村子里的妇女都会去小广场跳几圈广场舞,可热闹了。”陈媛媛的开心写在脸上。
在外打工这几年,陈媛媛的收获也不小。“刚到苏州的时候是个黄毛丫头,可以说啥都不懂,现在情况大不一样了。”已成长为苏州一家奢侈品公司骨干并收获了爱情的陈媛媛说,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争取早点在苏州买套房子,把父母常接过去住住,让团聚不再是过年才会有的“奢侈”。
老家新家,一个不落是团圆
鲢鱼,年年有余;肉圆,团团圆圆;豆腐,都富都富……26日下午,在南京明华新村的新家里,51岁的魏星正乐呵呵地按“老家范式”为大年三十的团圆饭忙活着:“前两天刚从老家看望父母回来,今天忙新家团聚。”
魏星打工的广西柳州建筑工地一放假,他就打“飞的”到南京,歇了口气后又马不停蹄地坐了4个多小时大巴,赶到沭阳农村的老家,提前跟父母团聚,送上孝心。然后,他再返回南京,与在商场上班、春节期间要加班的妻子和儿女团聚。
春节,农村、省城“两头跑”,魏星还是第一次。魏星20多年前从一所大专院校建筑专业毕业后,没能像父母期待的那样端上“铁饭碗”,而是自己“找饭吃”,这在当时可不是光鲜事。他先是在建筑工地上做小工,后做施工员,再后来尝试做项目。“那时候手头非常拮据,穷得有时候一天只能吃一顿饭。”
日子虽然很艰辛,但魏星的进取心并未消退,一级建造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考试,他都是一次通过。而因为拥有了这两大专业“硬件”,魏星的薪资出现很大转机。“拿到两证后,工资翻着跟头往上涨,年收入一直涨到20多万元。”
随着“薪情”上涨,魏星家的房子也跟着变换地点:先是从农村变换到县城,使孩子“上好学”有了保障,去年又变换到省城。因为心疼大专毕业在南京上班的女儿租住的房子简陋到不能再简陋,2016年魏星咬牙卖了县城的房子作首付,再贷款130多万元,在南京买了一套80平方米的二手房。二手房套型很老,没有客厅,餐厅和厨房二合一,但总算是在这座大城市里有了自己的家。原本在县城打工的妻子想想女儿在南京上班,儿子已考上外省一所高校,干脆自己也离开老家,到南京找班上,一起住到了南京。
由于新家不大,老父母来了住不下,所以魏星就选择了春节团聚“两头跑”。好在老人身边还有一个儿子,春节还是可以享受到儿孙绕膝的乐趣,他们很为魏星一家能在省城团聚开心:“儿女们的日子过得红火,我们做老人的就满足了!”
终于回家,
跟老爸老妈聊个没完
“儿子,你晒黑了,也变瘦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张泽中,在西藏堆龙德庆区支教半年后,回陕西安康的家过年,爸妈见到儿子的第一句话里满满的是心疼。
“有句话说,爸妈就是见了你永远都说你瘦了的人。” 张泽中往秤上一站说,这次赴藏,其实并没有瘦。
打扫卫生、擦玻璃……一回家,张泽中就忙里忙外,动作麻利。他告诉记者,去堆龙德庆,培养了他独立生活的能力。去西藏前下载的一个做菜软件,派上了大用场,现在麻婆豆腐、青椒肉丝,都成了他的拿手菜。“昨天老妈尝了我做的麻婆豆腐,可是赞不绝口呢!今年的年夜饭,我不会再等着吃,而是动手做。瞧!卤菜和凉菜我都准备好了,老爸老妈都非常期待我的除夕大餐。”张泽中说,以前过年回家都是看手机、电脑,这次回家过年,跟爸妈的话好像说不完。
西藏的学校元旦前就放假了,张泽中没有第一时间回家,而是组织了一次公益游学,带着西藏孩子在南京跨年。“他们和南京的孩子一起踢足球,围着篝火跳舞……”张泽中当时感觉好像回到了家一样。这一年,他心里装进了更多东西,“在西藏和队友嘎玛白姆有一次取钱时,看到一个环卫工阿姨给内地上学的女儿打电话,说妈妈刚领工资,2380元,给她打1000元,别一下子全花完了,家里钱也不够花!”张泽中觉得,为人父母不容易,这一年他对父母有了更多的理解,“爸爸妈妈还为藏族孩子的公益游学捐了2000元,他们觉得我做的事情特别有意义。”
“这几天,爸妈带我出去吃饭、买衣服、走亲访友,我不再觉得很无聊,也不会窝在家里。” 张泽中给家里挂上一个大大的挂毯,上面是雪域高原的迷人风景,这是他从西藏特地带回来的。
援外500天,
家人聚首头一回
26日上午,金未来医生回到阔别1年半的无锡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看看我的同事们,想他们!”而同事们一个个给她大熊抱之后,都说“瘦了,黑了,但笑容依旧灿烂”。
今年43岁的金未来是江苏第26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成员,也是医疗队在奔巴岛工作的9名队员之一。2015年6月赴桑,这才第一次回国。这个春节,对金未来一家来说,是难得的团圆。
3个月前,金未来所在奔巴岛Abdulla Mzee医院的非洲同事就说:“还有3个月,金医生你们就回家过春节啦!”金未来则说:“不敢想啊,还有3个月呢!”可是,就在今年元旦,非洲同事们又说:“还有半个月啦!”金医生这才敢数日子:“说不想念家人那是假的。离家时孩子初一,青春期的重要时期;父母和公婆都年逾七旬了,不能照顾陪伴他们,很内疚啊。”
小年夜上午看望了同事和新生儿病房里不能回家过春节的小宝宝们,下午开始,金未来决定把剩下来的时间都交给家人。
一年半时间不长,但金未来却感觉太久。援桑离家时,刚初一的女儿个头不到自己的眉毛;这次回来,孩子已经高过自己半个头。这期间,青春期的孩子与“又当爹又当娘、自己工作也忙得团团转”的丈夫“情比金坚”,说这句话时,金未来眼眶红了,这份百味杂陈的感受里,有内疚、有感激、有欣慰也有“来年我补偿”的心愿。
晚上,金未来和远在奔巴岛的助手Salma和Rashid视频聊天,给他们看她的家,看看中国人准备年夜饭的“盛况”,也问问Abdulla Mzee医院情况。Salma和 Rashid瞪大了眼睛:“哇!中国春节好热闹!中国菜看上去就很好吃!”他们也吐槽:“金医生,好多病人都想你们!就说昨天吧,一个早产儿转院了,要是你在就好了。”金未来说:“快了快了,2月13日我就回来了!”说完,她也有点恍惚,这到底是“去”还是“回”呢?
一家人宅在一起,说不完的话,时间很快就到深夜,除夕就在眼前。说到新年愿望,金未来特别想祝女儿中考顺利,因为她中考的时候,妈妈可能还在奔巴岛遥祝孩子一切顺利;她也特别想祝福老人身体健康,家人平平安安;她还特别想祝福祖国昌盛、国泰民安。
“真的,身在国外,会格外体会到,只有祖国强大,游子才更有尊严和安全感。在奔巴岛,人人都喜欢中国产品,为拥有一个华为手机而自豪,他们感激敬重中国医生。而我们的背后,是一个日益强大的祖国,作为中国人,我们由衷地感到自豪幸福。”金未来发自肺腑地说。
本报记者 沈峥嵘 仲崇山
杨频萍 蒋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