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非遗融文旅 叫好又叫座
2022-02-14 10:02: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王怀艳  
1
听新闻

看湖熟荡湖船表演、吃地道谷里鱼圆,再买一盏秦淮灯彩带回家……这个虎年春节,江宁区金陵水乡钱家渡“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火了——13项非遗深度融合文旅,万余名游客专程赶来赏民俗、寻年味,千余件非遗文创被市民欢喜带回家。

“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是江苏在全国率先开展的一项创新工作,首批共设25个试点,南京入选3家,钱家渡是全省唯一一家与美丽乡村结合的景区。入选试点半年来,景区创新推出非遗大舞台、非遗工坊、非遗小食集市及非遗民宿等,让游客所见所闻皆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实现文旅发展、非遗传承互促共赢。

非遗项目遇上千年湖熟文化

6日上午,江宁区级非遗项目——湖熟荡湖船在钱家渡非遗大舞台准时上演。数名女演员摇摆着旱船,“湖熟文化美名扬,秦淮河畔好风光……”优美唱腔吸引众多游客。湖熟荡湖船表演始于清代,2008年被列入该区首批非遗名录。

荡湖船是钱家渡“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引入的非遗展演项目之一。“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指在保护传承非遗资源基础上突破时间、空间、形式限制,在景区各环节植入非遗展陈、展示、展演等活动,让游客全程感受、全程共享非遗活态魅力。

该试点是江苏以更实举措促进非遗融入景区,打造非遗特色景区,推动非遗与旅游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具有重要探索和示范意义。相比其他历史街区和文博场所,坐落乡村的钱家渡何以入选?江宁区群众艺术馆馆长陈宜娟介绍,钱家渡所属湖熟地区在南京文明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其命名的“湖熟文化”被誉为南京文明的摇篮,奠定了南京在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文明根基。此外,钱家渡打造美丽乡村以后声名鹊起,年游客量节节攀升。“钱家渡景区可以为南京非遗展示提供更广阔、更厚重的舞台。”陈宜娟说。

吃住行游购娱,所见所闻皆非遗

6日当天,钱家渡景区游客中心大厅设置的“非遗工坊”内,13项国家级、省市区级非遗项目依次排开,有金光灿灿的南京金箔、五彩斑斓的秦淮灯彩及喜气洋洋的剪纸等。作品后方,非遗大师、传承人或低头描彩,或专注剪纸,引得不少游客驻足观看。

马先生夫妇带着孩子欣赏了灯彩、剪纸,又来到景区桥头非遗小食集市,点了谷里鱼圆、鸭油烧饼,边吃特色小吃,边欣赏桥下一湾碧水,一家人度过充实又惬意的一天。

逛到晚上不必着急返程,在钱家渡还可以定一间非遗民宿——枕居河上,继续感受非遗魅力。在这里,游客可从沙发靠背上的手工印染、卧室墙面的南京云锦等,一窥十里秦淮的繁华。

相比一般非遗进景区,钱家渡有何特别之处?钱家渡景区经营部副部长王明龙表示,除了引入非遗项目展演外,钱家渡还尝试把游客全程“浸泡”在非遗情境中。试点工作启动后,在江宁区文旅局指导下,景区精心设计了一条非遗旅游专线,将非遗融入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常态化推出非遗表演、非遗小食集市及非遗民宿等,无处不在的非遗之美、非遗之韵,让旅游更有诗意。

非遗“牵手”景区一举两得

数据显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旅深度融合叫好又叫座。钱家渡景区此前每周六、周日游客量单日约2000人,引入非遗项目后,这一数据已攀升到3000人左右。

景区受益,非遗项目也借助融合举措实现了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11日上午,荡湖船传承人俞大琴和队友在钱家渡加紧练习,为元宵节表演做准备。凭着一腔热爱,俞大琴和团队十多年来到处演出宣传非遗,但演出机会时多时少,非遗传承面临尴尬。钱家渡试点非遗进景区,大幅增加荡湖船演出机会,团队今后每逢传统节庆都会来到景区表演。“有了演出,大家可以拿到一定补贴,更重要的是荡湖船项目有了固定展演舞台!”俞大琴说,有人看,荡湖船才有生命力。

省级非遗象牙雕刻传承人王中帮的文创作品,在元旦、春节期间销售额达到3000多元。“非遗只有养活传承人,才能做好保护和传承。”王中帮说。

在南京农业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我们的节日”南京工作室首席专家季中扬看来,非遗与旅游相结合,既丰富景区内涵又解决传承人生存、发展难题,可谓一举两得。钱家渡营造的全要素非遗情境,充分彰显其活态魅力,传承和发展未来可期。他同时提醒,“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项目推广,各地应尽可能挖掘本地非遗资源,重视非遗传承人的“亲在性”,即一定要强调非遗传承人的参与,这才是非遗价值的源泉。

标签:
责编:王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