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高分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多年的媒体人经历,江苏省作协会员。两个标签叠加,让杨占厂在检察宣教工作领域已深耕7年,专注于讲述检察好故事、传递检察正能量,笔下既有法律人的专业和理性,也满溢着人文与温情。
2021年的工作就是一个缩影。先是3月份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开启后,杨占厂挂职连云港市人民检察院宣教处副处长,加入队伍教育整顿专班,主责信息简报和对外宣传,至11月底圆满完成该项任务后,又于当月中旬赶赴江苏省检察院,连续第二年参加为期两个月的全省“两会”检察宣传专班。
从检以来,杨占厂多次获得国家、省级表彰,2019年获评“全省新时代优秀检察干部”并记个人二等功,2018年记个人三等功,另有两次获得嘉奖。
敢于担当 在“硬骨头”任务中讲政治
今年的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是党中央从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次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激浊扬清式的“延安整风”、铸魂扬威式的主题教育。参与全市检察队伍教育整顿专班,既是领导信任,也倍感压力重大。杨占厂和专班同事们曾在凌晨三点共同研讨计划表任务书,曾多次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上级要求的专项报告。
短时间、高质量的背后,其实是讲政治的责任担当。曾经,也有人在多年前觉得他应该在业务部门办案,但杨占厂觉得,综合工作总得有人去干,既然自己有这份光,就理应发一份热。
在专班同事的共同努力下,连云港检察机关的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多次得到省督导组的批示肯定,其中开展学习教育情况在全省检察机关作经验交流。今年6月,杨占厂承担全省检察机关开门搞教育整顿的经验报道。近两年的省两会检察宣传专班,杨占厂都担任新华日报对全省检察机关全年工作综述的专版主笔之一。
求极致,不容瑕疵,是很多人对杨占厂的印象。求极致的背后,是他从未懈怠的学习。每天工作再忙,他都要抽出时间学习大报大刊,并认真做好摘录笔记。
精于策划 在“国字号”报道中求极致
正是这份求极致,让他不仅承担起政治性较强的工作任务,而且也是向国字号媒体推出重大案例事例的“主攻手”。
2018年,他参与“601非法捕捞案”宣传。该案发生于2017年6月1日,山东某公司在禁渔期内非法捕捞水产品910余万公斤,是江苏省海域近10年来破获的最大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案发后,检察机关引导侦查,固定证据,后决定以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对18名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同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请求判令被告通过增殖放流等方式修复受损的海洋生态,或赔偿生态环境修复费用1.3亿余元。
“成功的检察案例宣传,应该紧扣时代脉搏,回应群众关切,引领社会风尚。”在案件宣传策划会上,杨占厂认为。为此,该案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时立刻切入宣传,省、市、县三级检察机关联手召开新闻发布会,多家媒体参会并立体化、多角度报道。良好的宣传效果,助力该案入选全省检察机关十大法律监督案例。
2019年12月2日,杨占厂撰写的《连云港赣榆:探索刑事和解新机制推进社会治理》登上检察日报头版头条,将赣榆区检察院做好刑事和解、践行新时代司法为民的经验做法推向全国。
2021年8月19日,他采写的《连云港检察司法救助融大局暖民心》在江苏法治报头版头条刊发,全景、深入呈现了检察机关运用司法救助为党委政府分忧、替人民群众解难的履职尽责,被多家检察机关作为经验类报道范本。
善于协调 在“省两会”联络中用真心
自2017年,杨占厂连续多年被抽调参与江苏省“两会”期间的代表委员联络工作。
“在会场内,占厂给大家传阅全省检察工作画册,让我们全面了解检察工作,收集我们的意见建议;会场外,他把我们的呼声整合好,通过主流媒体传递代表们对检察工作的关注支持。他是我们信赖的老朋友。”省人大代表、江苏瀛之志律师事务所主任曹立志说。
早在2016年7月,杨占厂采访曹立志的“励志故事”就登上了省检察院主办的《清风苑》杂志,这是律师第一次大篇幅被检察媒体报道。
2019年1月,曹立志又创下了“第一次”——律师建议第一次写进江苏省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中。2018年底,杨占厂在检察日报发表《曹立志:难忘那位老人的眼神》,实录了曹立志20年倾情法律援助的感人故事,其中他关于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的建议,得到了省检察院的回应。在2019年省人大会上,省检察院刘华检察长在工作报告中说,“对曹立志代表关于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的建议,与省司法厅会签《关于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建立检律良性互动机制的意见》,及时办理援助律师提出的各类申请。”
除了曹立志,省人大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管艳的故事,也以《管艳:为传统绝艺争取市场空间》为题在媒体刊发。
工作之外的杨占厂,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担任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管理部负责人期间,正是疫情防控吃紧时,他连续放弃多个休息日,带领部门人员走社区、进企业;连云港市“创文”“创卫”时,他也是冲锋在前。
闲暇时间,作为江苏省作协会员,他会写一些精致的散文和小说,在几家报刊开设专栏,其中一些文章被选用为中学阅读理解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