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讯(通讯员 宁建轩 记者 张瑜)从11月起,南京市城镇燃气全面进入冬供模式。11月17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建委获悉,目前全市天然气用户289.5万户,较去年增加13万余户,预计今冬用气量将增长约16%。为确保居民和城市用气稳定供应,市建委提前部署企业拓展气源渠道,细化优化分级应急保供预案,落细落实各项冬供措施。
“冬季天然气消耗量约是夏季的4倍,根据今年与去年前10个月的数据对比测算,今冬用气量将增长约16%。”南京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全面摸底调查并监测预警燃气供需情况后,市建委进一步细化用户分级保供序列,压减部分用户用气量,燃气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优化调整用气需求结构。一旦发生气源短缺现象,全市将按照坚持优先保民生、保重大活动的原则,实施用气管理。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天然气用户被划分为八类,不管在何种情况下,第一类的居民、医院、学校和福利机构的用气需求始终放在首位。而后七类中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交通、商业用户、重点工业用户、一般工业用户、可中断用户和调峰用户,则根据应急调控预案和用气保障优先级进行供应,必要时实施分区分时限(停)供。
南京多措并举保障天然气供应。近日,滨江LNG储配站一期正式进入投料试运行阶段。该储配站容量达3600万立方米,加上之前已有的9个储配站,目前全市应急储气能力达5729万立方米,突发状态下可保民生应急用气10天左右,大大提高冬季保供能力。此外,南京港华东阳门站改动燃气设施项目也于近期完工,东阳门站最大接收能力在过去26万立方米/小时的基础上扩大一倍,达到52万立方米/小时。目前市建委已提前部署各燃气企业拓展气源渠道,督促企业与上游企业签署协议,保证合同内供气量,并提前采购LNG(液化天然气)、CNG(压缩天然气),落实气源储备保障。
为进一步落实用气安全,“南京市智慧燃气监管平台”和“瓶安到家”“云监管”终端App持续对全市瓶装液化石油液化气进行全过程可溯源的信息化管理。据介绍,这两个智慧平台自上线以来,已建立5大信息库,包含了52家企业、313处场站、1689名送气工、28.3万户液化石油气用户、122万只在用气瓶信息,燃气行业智慧监管水平明显提升。
南京市建委提醒,冬季是燃气使用高峰期,也是燃气安全事故的多发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合理使用燃气,避免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