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讯(记者 李楠)4月1日,记者从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日前出台,明确到2025年,物种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重点生物物种种数保护率超过90%。此外,还将编制江苏省物种红色名录,建立外来物种风险评估体系。
发布会现场,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朱德明展示了江豚eDNA精准监测图。从图片来看,相较于2018年,2020年江豚出现的频率明显上升,且保护区内的江豚DNA明显高于保护区外。“长江生态系统恢复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生物多样性是否得到改善。长江江豚数量的恢复则要看长江生态系统的恢复。”此外,他还展示了2013年到2018年灌河口整治的卫星监测图,该灌河口的颜色逐渐变清变绿,明显能看出长江生态系统改善成果。
近年来,省内珍稀濒危物种数量明显增多,这说明江苏生态环境正得到有效恢复,食物链逐渐趋向于完整和稳定。组织起草意见的主要目的,就是对今后江苏如何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明确要求。意见涉及提高生物多样性基础保护能力、加强生物多样性系统保护、落实生物多样性保障措施、加强宣传力度教育等方面。意见明确重点保护对象,包括摸清长江江豚、宝华玉兰、勺嘴鹬、中华虎凤蝶等省内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趋势、分布差异、栖息生境等现状,评估并分析珍稀濒危物种受威胁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