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26年 南京山西路面料城的变与不变
2021-02-25 07:04:00  来源:现代快报  
1
听新闻

“小时候,山西路是购物天堂,第一站十有八九就是‘布布布布布’。”对于很多老南京来说,山西路面料城曾经是“顶流”一般的存在。从1995年到现在的26年间,中山北路上的店面换了又换,虽然面料城也已不复当年盛况,但它依然扎根在这里。2月22日下午,现代快报记者走进这里一探究竟。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侯天卉 江楠/文 吉星 王曦/摄

金字招牌

它是老南京的

共同记忆

提起山西路面料城,很多人就会想起二十多年未变的门头。乳白色外立面上“挂”着一个大大的“布”字,它的左右两边各排列着5个略小的“布”,平衡中带着一丝“魔性”。这栋不起眼的两层楼里,品类繁多的丝绸锦缎、毛料布匹,让前来选购的顾客挑花了眼。

面料城一楼集中了面料、服装定制、制衣辅料,二楼是窗帘布艺和家居家纺。

刚在布料铺选好布料的李女士很满意,转了个弯就到了孔师傅的成衣定制铺。“这两个颜色选得不错,很适合你嘛。”见李女士上门,孔师傅热情地迎了上去,“十几年前她就是我的主顾了。”

“这么多年,来面料城做衣服已经成了我的首选。”李女士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自己个头不高,身材又偏胖,很不好买衣服,所以每年她都会来找孔师傅做衣服,“成衣定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千衣千面’,孔师傅会根据我的身材特点扬长避短,衣服做得好看又合身。”

而对于许多80后、90后来说,山西路面料城也是不可或缺的童年记忆。“还记得6岁生日时,妈妈给我在这里定做了一件红色的真丝旗袍。”28岁的小周说,小时候跟着爸妈来山西路,首个打卡点就是面料城。留下需要改尺寸的衣裤,去湖南路逛一圈,最后取了衣服再回家是常规流程。

今非昔比

订单只有

巅峰时的一半

与其他铺子相比,面料城一楼中央的“裤子大王”显得格外洋气,不大的电子屏幕滚动着“欢迎您的光临”等字样。不到10平方米的摊位里,各式各样做好的裤子整齐垂挂在衣架上,林师傅正在操作台前,用画粉在布料上画线、打版。

林师傅已经伴随面料城走过了25个年头。“1996年来面料城的时候,我29岁。”林师傅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山西路面料城是1995年元旦开业的,他应该算是最早一批进驻这里的人了。在这经年未变的两层楼里,像林师傅这样的“元老”还剩十几位。

“我的顾客大多是回头客,老客户也会介绍一些新客人。”林师傅告诉记者,他只负责帮顾客量体裁衣,后方还有十几人的裁缝团队在帮忙,“十几年前的生意是真不错,每天至少三四十个顾客来做裤子,几乎每天都要和工人一起加班到晚上九十点,而现在订单只有当年的一半。”

不过,这两年林师傅的生意也在发生变化,曾经以50-70岁中老年人为主的客户群正逐渐年轻化。“现在多了不少三四十岁的客户,基本上都会带着时新的样式来找我。”在林师傅看来,虽然网购快速便捷,但总有质量不过关或者不合身的时候。裤子的样式时时在变,但四片面料做一条裤子的道理总不会变,“这不刚接了一个95后的单子,找我订了条高腰铅笔裤。”

求新求变

从“等生意”

到“找生意”

这几年,山西路面料城周边店铺的门头换了又换,只有面料城模样未变。这里除了有老南京的记忆,更凝结着一批批手艺人的心血。

“刚起步时,面料城的店家大多是从布料厂、纺织厂出来的下岗职工,凭着手艺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才有了新的开始,大家对这里感情都很深。”山西路面料城经理任飞说,规模最大时,面料城内有超百家店铺,现在还有80多家。

现如今,面料城的人气大不如前,任飞和面料城的师傅们每天都在想着把人流量“拽回来”。“商场一直鼓励商家拥抱网络,拓宽销售渠道。”任飞介绍,2019年夏天,商场第一次有针对性地在微信朋友圈里投放了广告,目前30岁左右的年轻消费者越来越多了。

在面料城做了11年唐装、旗袍定制生意的陈世军,就是拥抱互联网的代表。2月22日下午,改好客户的旗袍后,陈师傅拿出手机,与远在珠海的老客陶女士进行了视频通话,为陶女士选好了面料,约好了寄货时间。

“我们已经从以前的‘等生意’变成‘找生意’了。”陈世军告诉记者,除了“线上选、线下订”,他们还给顾客提供上门服务。“有些老客年纪大了,腿脚不便。方便他们的同时,也给我们招揽新顾客提供机会。这不,年前去一位老奶奶家做衣服,她的小孙女就看上了我的手艺。”

标签:
责编:缪钦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