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中国移动告诉你,5G+教育路在何方?
—— 苏州移动与苏州电教馆联合打造5G网络场景式创新实验室
2020-09-17 12:51: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吕翔)近年来,5G与AI、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相互结合,全面推进了线上教育、直播录播等领域的飞速发展,为数字化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5G时代,如何牢牢把握5G优势特点,为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赋能,支撑和引领教育信息化,成为有关部门探索的问题。日前,由中国移动发起的“5G加出新动能——中国移动百个5G集团级示范项目抢鲜行宣传活动”来到苏州,重点了解苏州“5G+教育”应用发展情况。

资源共享 5G云课堂效果明显

“看屏幕中老师的手,仔细听声音的变化。”这是9月15日,苏州一堂5G音乐大师课上的画面。和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同,5G音乐大师课中音乐教师李莉通过大屏幕与身在苏州市第六中学玉兰堂的8名学生不停的互动着。一边是老师进行示范性演奏后,针对曲目演奏过程中的指法、节奏、感情音符的处理等逐一讲解,一边则是认真听课的学生们。在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互动教学平稳,画质清晰流畅,现场老师与学生互动活跃。

这正是由苏州移动与苏州市电化教育馆联手打造的“5G网络场景式创新实验室”课堂,利用5G+VR技术,演播厅与苏州六中玉兰堂形成了一个双师课堂,进行教育教学的双向互动,替代现有的传统网络直播,增强了教学指导、分享、实时反馈等效果。2020年9月,“5G网络场景式创新实验室”竣工,基于5G技术支撑的教育虚拟专网——苏州5G教育中心云正式上线,在“全网统筹”、“数据上报管理分析”、“建立教育应用镜像仓库”等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有效地推动了苏州各学校落地边缘云,实现校内数据不出校园、统一应用等功能。苏州移动政企客户部副经理杨伟华表示,“5G的低时延、高网速让师生“云互动”成为现实,我们将探索“5G+教育”的应用,解决既有教学痛点。”

强强联手 打造“5G+智慧教育”样板间

作为5G技术领域领军者,中国移动一直以来都致力于5G应用场景探索,那么“5G+教育”该怎么建?和谁建?这一点苏州移动与苏州市电化教育馆一拍即合。作为全国5G先发城市,苏州非常重视5G的发展,苏州市委市政府推出《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5)》,明确提出实施5G智慧校园示范建设工程,推动试点校园5G网络全覆盖,重点强化5G技术在校园安防、校园教育信息系统管理领域的应用。在此背景下,“5G网络场景式创新实验室”应运而生。

为了更好的探索“5G+教育”的落地,苏州移动与苏州市电化教育馆围绕苏州教育信息化发展出现的海量计算、存储、链路带宽、规模化应用并发等瓶颈问题,开始共同探索5G网络技术在苏州教育中的应用探索研究,签订了《基于5G智慧教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基于5G网络的教育应用场景建设及平台开发等合作协议》,成立了“5G联合创新实验室”,该实验室既是5G教育场景前瞻规划和标准化应用的线下展示空间,也是各校在智慧教室、云教育等工作创新探索的联合展示发布体验窗口。与此同时,中国移动开发的、由5G教育专网/城域网方案和基于CloudXR平台的VR/AR交互式教学方案所构成的“5G+智慧教育解决方案”,也成功被应用到了此次实验中,为今后苏州5G智慧教育落地应用提供了优选方案。

合作共赢 普惠“智享”成果

有专家指出,5G时代的到来,会推动教学方式互动化、智能化,培养模式的个性化、特色化,教育资源公平化、一体化和教育生态网格化、智能化。事实正是如此,走进5G网络场景式创新实验室,记者看到,蓝白色充满互联网特征的风格,带来现代、时尚的氛围。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引入了5G智慧校园专网和基于5G的教育城域网,全力支持苏州5G时代的ICT基础设施升级,有效解决当前教育信息系统资源共享难、新型教育业务承载能力不足、数据安全风险大、以及建设与运维成本高等问题。

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创新实验室主要分为教学演示区/学习交流区、宣传展示区/自助体验区以及多功能演示区三大板块。中央区域可容纳约12名学生同时进行学习体验。利用两侧墙面,还打造了一个对教育系统内外进行集中展示发布的阵地:一方面对分散在全市各处的已有智慧教育项目成果进行聚合呈现;另一方面,则通过有形阵地,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业务试点示范、交流合作、创新孵化等工作,实现各方协同创新、融合共赢。创新实验室为全市师生打造了一个“中心云”总部,也让更多师生看到了5G+教育无限的可能,让更多人获得“智享”体验。

“通过现阶段的示范应用实验,5G的特性优势得到验证,也为苏州‘5G+教育’模式创新实践指明了方向,接下来,会把‘5G+教育’的应用带到更多学校,与相关部门携手打造苏州教育的5G教育网络。”苏州移动副总经理王利民表示,“5G网络场景式创新实验室”正努力创建全国典范标杆。

标签:苏州;教育;应用
责编:吕翔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