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未来农业发展加速度 “人造肉”走近餐桌 食品生产数字化
2019-12-30 07:09: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王怀艳  
1
听新闻

  12月26日至27日,由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主办,35斗联合主办的“2019未来农业食品百强白马峰会”在溧水区白马镇举办。大会吸引500余名业内专家、企业家参与,其中包括100余家农业食品创新企业、40余家行业头部企业、30余家产业资本机构。

  峰会上专家透露,“人造肉”来了,个性化定制食品也近了,未来农业,正加速进入百姓生活。

  “人造肉”来了

  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周光宏透露了“人造肉”培育过程及未来前景。此前,他带领的团队用动物干细胞生产研发出了我国第一块肌肉干细胞培养肉,该团队使用第六代猪肌肉干细胞,经过前后20天的培养,得到重达5克的培养肉。

  什么是干细胞培养肉?周光宏介绍,人受伤了以后,肌肉会长出来,年纪大的人受伤了也会长出新的肌肉,年纪轻的长得更快。是什么在长?就是干细胞,简单来说,干细胞是一类具有无限的或者永生的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能够产生至少一种类型的、高度分化的子代细胞。理论上,一克肉大概有1000个肌肉干细胞,经过7周的增殖最多可以分化45次,所得的细胞可以生长出2万公斤的肉类。如果以一个汉堡包肉饼大概需要100克肉计算,一克肉经过7周培养,最终可以制成20万个汉堡包肉饼。

  周光宏表示,细胞培养肉通过食品化处理可以形成与天然猪肉肉糜类似的质构、颜色等食用品质。当然,细胞培养肉作为未来食品上市,还要经过规模化生产技术的突破、产品安全性等相关性能的评估。

  数字化赋能未来农业

  未来农业,绕不开数字化话题。统计显示,过去5年,中国农业人口减少了3000万,这3000万人去了制造业和服务业。农业人口老龄化现象愈发严重,有60%的农民年龄在50岁以上。劳动力减少的现实困境,如何解决?35斗主编高康平认为,数字化是未来农业创新的关键点。

  在他看来,数字化技术是未来农业的核心,未来农业将以数字化技术为纽带,串联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智能制造等技术,打造全周期、全方位、全产业链的创新生态圈。展望未来,农业全过程都将被数字化,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带来育种的数字化,植保、动保、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研发、功能也将转向数字化;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结合,则会带来生产流程的数字化,互联网带来流通和消费的数字化等。

  具体应用方面,未来农业,不仅将包括大田种植领域的遥感监测、病虫害远程诊断、水稻智能催芽、农机精准作业,还包括设施农业方面的温室环境自动监测与控制、水肥药智能管理;禽畜养殖方面的精准饲喂、发情监测、自动挤奶等,还包括食品生产的原料、流程、工艺方面的革新。

  “食物指纹”定制个性化未来食品

  现场有专家提到,“食物指纹”是未来食品创新点。“食物指纹”将为消费者带来更精确的营养方案,更可量化的食物风味识别。

  专家介绍,使用食品化学和其他分析方法能够让我们从分子甚至是原子级了解食品的成分,并生成与食物安全、质量、真实性、营养价值等相关的“食物指纹”。如果结合营养学、肠道微生物等学科,则可以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

  同时,专家还可以使用一些量化工具来描述消费者对食物的感知,追溯背后的遗传和代谢差异,从而更好地了解驱动食物选择的因素。当两者结合起来,就能设计和生产对消费者更具有吸引力的食品。

  此外,材料科学改善食品包装和加工方式也可预期,新材料对食品的加工方式、加工环境、能耗等有非常强的改善作用,能够让食品拥有较新鲜的感官特性、更好的便携性和更低的环境影响。比如纳米材料的活性化合物能够延长食物的保质期,或者防止有害物质进入食品。

  未来农业将是真正的朝阳产业。专家预测,中国农业行业从2010年到2019年,大概有1000亿元人民币投入农业食品创新领域。华为的一项研究预测,到2020年,智慧农业潜在市场规模有望由2015年的137亿美元增长至26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3%。

  本报记者 王怀艳

  本报通讯员 金涛 毛潇潇

标签:指纹;农业食品;肌肉干细胞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