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29日,南京某医院接诊了一位33岁的年轻妈妈,在辅导女儿作业时,因为孩子动作磨蹭,晚上10点半还未写完,一动怒,导致头部一根大血管分支血管堵塞,诱发中风。“陪娃写作业,气到中风”一度引起大家热议。脑卒中俗称“中风”,是我国人口首位死亡原因,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经济负担重,让不少人谈“风”色变。而“房颤”因其具有隐匿性,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殊不知,“病在脑上根在心上”,20%~25%的脑中风都是由“房颤”引起的。
75岁以上人群,10个人就有1个房颤
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邵永丰教授介绍,房颤在各个年龄段都会发生,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明显上升, 60岁以上的发病率为1%,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预计在未来40年,患病率将增加5倍以上。资料显示,中国房颤患者居世界首位,全国有1000万以上,他们随时都有发生脑中风的危险。
脑卒中是房颤患者的最大“敌人”
今年65岁的李大伯4年前出现阵发性心慌不适,心电图检查显示有阵发性房颤,医生建议他加紧治疗。今年过年期间,和亲戚打牌时突然出现左侧半边肢体不能动弹,家人赶紧将他送往医院,初步检查为脑梗死(俗称脑中风)。随后医院对他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得出正是因为房颤引起的脑中风。
明明是脑梗死,怎么致病原因会在心脏呢?邵永丰教授介绍,房颤患者,心房的颤动频率每分钟可达到300—600次。由于收缩频率过快,压力就比较小,会让左心房中血液流动速度变慢,心房尤其是左心耳容易产生血栓。血栓脱落后会随着血液流到全身各个地方,随血液流动到肾脏会引起肾栓塞,流动到大脑就会引起脑梗死。房颤的最重要也是危害最大的并发症之一是脑卒中,也正因为如此,脑中风可谓是房颤患者最大的敌人。
住院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和完善检查,李大伯在邵永丰主任手术团队的帮助下接受了外科“微创房颤迷宫手术”仅通过3个钥匙孔大小的“小洞”一次性成功地为患者进行了房颤射频消融及左心耳切除术。
邵永丰教授告诉记者,对于房颤发作时间长,内科治疗效果不好;有中风史,不适合做内科导管治疗以及有抗凝禁忌症的房颤患者,通常需要外科的手段来解决,外科治疗总体成功率高,且可同时做左心耳切除,这样可降低90%因房颤引起的脑中风的发生。
通过房颤的微创外科治疗真的可以实现脑中风的二次预防?据记者了解,从2011年开始,江苏省人民医院已经做了200多例微创外科的治疗,而合并脑中风的房颤患者就占到了近70%,在这些患者中,有中风后偏瘫的、有坐轮椅的,甚至有的病人一年三次中风后才接受手术的,他们通过接受手术消融加左心耳切除后,近八成患者恢复窦性心率。通讯员 万俐 晓晨 曹勇 南京晨报/爱南京见习记者 孙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