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新春走基层】守卫蓝天有他一份付出
2019-01-31 06:5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吴 琼  
1
听新闻

  在部队干了24年,转业后又到环保执法一线奋战18年……近日,2018年“最美基层环保人”揭晓,南京环境监察总队党总支书记葛学勇成为10名获奖者中唯一一名来自江苏的基层环保工作人员。

  “披星戴月、日夜兼程,18年如一日的环保征程,书写了环保人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他一身正气,击退无数恐吓;他不畏权势,坚决维护法律尊严。他有勇有谋,攻下史上‘最牛’工地;他敢为人先,开创南京扬尘管理新局面。在污染防治攻坚战场上,他壮志满怀,勇往直前!”这是“最美基层环保人”给他的颁奖辞。

  23日一大早,在位于江北新区的南京商务中心项目现场,记者找到了正在进行环境监察的葛学勇。出示执法证、戴上安全帽、向工地负责人说明来意后,葛学勇首先盯上了进门处的一块电子显示屏。“PM10实时浓度129微克/立方米,我看看国控点现在数据是多少。”他拿出手机,点开一个工作APP。“这是为了防止数据造假,如果和国控点数据差异较大,说明有问题。”

  工地现场湿漉漉一片,围墙上的喷淋头正在喷洒水雾,塔吊也在不停喷水。施工方项目经理夏峥嵘解释说,这里是一处“智慧工地”,按照规定,PM10浓度超过100微克/立方米就会立刻启动工地降尘设备。工地围墙、内部围挡、塔吊上都安装喷淋系统,还架设两台雾炮机。扬尘监控系统可进行24小时跟踪监测,一旦超过预定排放值便立刻报警并启动降尘设备,相当于进行人工降雨。该系统还可监测噪声,分贝超出规定就会采取停工措施。

  “现在的执法条件和执法环境比以前好,大家的环保意识在增强,工作比以前要好做。”葛学勇记得,2011年,扬尘治理被纳入南京市环保重点工作,但当时我省还没有关于扬尘治理的专门条例,也没有执法强制手段,只能“借力”夜间噪音管理措施来倒逼工地的扬尘治理。

  在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2012年,葛学勇在南京环保局及法制办的支持下,参与起草南京市扬尘专项地方性法规。次年,《南京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颁布实施。自此,南京的工地扬尘管控工作经历了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的转变。2017年,葛学勇又牵头组织城市环境问题巡查督查APP研发,南京市环境监察总队扬尘监管不断走向智慧化。

  在江北新区管委会环境保护与水务局办公室大屏幕上,实时滚动60多家接入平台的可视化工地现场监控视频。江北新区扬尘办负责人孙卫东介绍,平台去年10月开始运行,可调取近3个月的监控数据,点击任意一家工地,都可看到实时湿度、噪声、PM2.5和PM10浓度等实测值。“我们现有3种检查手段,包括常规的到工地检查,通过可视化平台监控管理以及无人机高空拍摄。”孙卫东说,科技手段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这两年,葛学勇忙着推进智慧工地建设。但有的工地负责人不愿花钱购买智能设备,他总是耐心解释:“如果整个城市空气质量不好,按规定要全部停工,但符合环保要求、有自动降尘措施的智慧工地,就不会耽误工期。这是一件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好事。”目前,南京2200多个工地每平方公里的降尘量月均值为4.18吨,而2012年这个数字是7吨。

  “我这一生干了两件事,一件是扛枪守国防,还有一件是干环保为人民。”谈起自己的工作,葛学勇很是自豪,“每当想到空气质量的改善有自己的一份付出和辛劳,我就为自己干这份工作感到荣幸,干这一行爱到底!”

  从事环保执法以来,葛学勇没休过一次年假。“我们是24小时连续值班作业,越是节假日越要加强检查。选择环保事业,就是选择了付出,选择了奉献。”他说。 记者 吴 琼

标签:工地;扬尘;环保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