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淮阴区:“党建+治理” 解锁小区治理新模式
2021-09-01 09:28: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下午四点半,位于淮安市淮阴区长江路街道的多瑙河小区中,响起朗朗书声——这是小区孩子们专属的“晚霞课堂”,小区退休老师和一群家长利用小区的活动中心,为孩子打造了公共学习空间。“现在小区真好,每晚书声琅琅,大家和和气气。”小区居民感叹道。

多瑙河小区的“晚霞课堂”,是长江路街道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果之一。近年来,长江路街道持续探索“党建+治理”模式,建立“社区党委+居委会+物管会+物业”的“四方联动”制度,凝聚社区“小力量”,化解物业服务中居民最关心的重点、难点、痛点。

“一张网”联结治理共同体

长江路街道内部分小区老化的现状以及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居民需求的实际情况,一段时间内使得居民满意度较低。“我们要的是环境最优化,物业要的是成本最小化,对立的矛盾难解决。”有居民无奈感叹道。

“市场不好解决的,我们来解决。”去年8月,经街道党工委调研决定,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在辖区内44个成建制小区建立服务型党组织,部分小区还组建业委会和红色物业管理委员会,由党员力量打头,全面优化“硬设施”、优化“软环境”。最初很多人质疑,但随着深入的推进,2000余名党员亮出身份,回到社区报到,其中不乏许多退休的老党员参与进来,发挥余热。各小区党组织根据居住分布、年龄、特长等,精心挑选具有较高威信、群众基础好的党员担任楼道长,建立“红管家”志愿服务队6支,使得居民对于楼道事务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共建良好的公共秩序。

“党员力量加入后,小区治理就有了一支有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队伍,这为深入开展小区治理、改变‘老破小’的固有印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街道组织委员柏璐说。

“乡土情”解锁服务新方式

“对于党员,大家有天然的亲近感、信任感,我们要用好这种感情,在城市里重塑质朴单纯的亲邻关系。”长江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戚守兵说。

经过多方商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街道确定了“非常6+1”小区工作法。“非常”就是结合重点节日,围绕“亲、和、善、帮、颂”5个方面,开展“邻里守望”活动,提升楼栋“温度”,形成了“熟人楼栋”的良好和谐氛围。“6”就是红色管家帮帮团的成员,分为政策宣传员、文明劝导员、民情信息员、邻里联络员、环境监督员、安全协管员,根据不同的任务分工协助社区治理。“1”就是“一起协商”,在楼栋打造邻里座谈会,形成《楼栋公约》,对于日常事务,一起协商解决。“以前父母总说在我这里住不习惯,想回村里,但这半年,父母很少说这样的话了。”邻里关系的回归、父母生活的舒适,让多瑙河小区居民刘凯内心对父母的愧疚减少了几分。

“基层社会的治理,党员的作用不仅是参与治理,而是用党员这面旗帜凝聚起人心。长江路街道的做法,为全区党员如何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给出了一份很好的答案。”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党建办主任成杰这样评价。

“优激励”筑起基层强堡垒

好的举措能够常态长效发挥作用,一方面靠党员自发,另一方面也靠制度激励。长江路街道为辖区内的所有楼长制定了一份《党员楼道长积分管理办法》,对党员楼道长服务时限、服务质量等情况进行量化积分,并将党员楼道长表现作为年底星级党员户评定的重要内容。对于每年的先进楼道长,颁发荣誉证书,并在小区的公告栏里进行表彰。每季度,街道也会对表现优秀的党员发放慰问品,激励楼道长志愿服务的热情。

“现阶段,只是这支党员队伍发挥作用的一小步。”戚守兵介绍,下一步,街道党工委将开展“问诊式”精准化、精细化服务。通过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志愿活动,发动楼栋党员群众广泛参与,“居民的事居民议、居民干”“社区搭平台,居民唱大戏”,让红色社区自治真正在长江路街道生根发芽,结出群众安心、舒心的累累硕果。

“长江路街道以小区为单位,通过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组织起一支充满活力、充满干劲的党员队伍,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大作用。”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延峰说道。

柏璐 刘畅 曹雪妮

标签:
责编:邵佳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