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舞狮传承人张怀宝 一招一式都是苦功夫
2021-05-27 16:52:00  来源:淮海晚报  
1
听新闻

“老伙计,又来新学生了。走,咱看看去!”张怀宝抱起陪了他20多年的狮头准备出发。今年已经77岁的他,是清江浦区张家第三代舞狮传承人,是淮安非物质文化遗产舞狮代表性传承人,现在他还有一个新身份,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醒狮队指导老师。每年醒狮队来了新生,都是张怀宝最开心的时候,他说:“现在年轻人愿意学舞狮的不多了,只要愿意学,我就教真本事。”

■融媒体记者 王磊

● 淮安张家舞狮的百年传承

清江浦区张家舞狮,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张怀宝是第三代传承人。张家世代居住在淮安市区里运河北岸的东长街,“南船北马”碑就坐落在这里,明清时,这里是最繁华的漕运码头,所以说,张家舞狮和千年大运河也有着一定的渊源。

清末,张怀宝的祖父张万民因精于舞狮,且套路繁多、技艺精湛,在清江浦一带声誉极盛。由于家境贫困,张怀宝十岁时,便跟随父亲张殿文走南闯北,四处漂泊。“我记得那时候,就跟着父亲和家里的舞狮班,到处靠演出谋生。”张怀宝说,日子虽然过得很苦,但父亲舞狮的样子却深深刻在了他的心里,对于舞狮也有着无限的向往。“父亲虽深得祖父真传,但他觉得舞狮没出路,本来并不想把舞狮技术传给我,但架不住我真的喜欢,最后还是教了我,现在想想,他应该是想以后让我多个谋生手段吧。”

舞狮也分南北,张家舞狮本为北派,可因为张怀宝学艺时的四处漂泊,反而让他的舞狮融合了南北狮的技巧和风格,不仅有北狮的雍容,还有南狮的威猛,形成了极具个性特点的张家舞狮风格。从10岁到77岁,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怀宝的生活也是越来越好,张家舞狮得以发扬光大,名声越来越响。

● 20个狮头里的坚守与传承

和父亲不同的是,张怀宝一心致力于把舞狮发扬光大,上世纪70年代他组建了怀宝舞狮队,至今已有50余年。“那时候生活好了,各地文化活动、庆典活动多,舞狮队忙着各地表演,活都接不过来。”在演出之余,张怀宝不忘钻研舞狮技巧,创新动作,舞狮队的名声越打越响,找他演出的人也越来越多,张家舞狮也成了淮安舞狮的代表。

张怀宝家里至今还收藏着一个狮头,他说,这个狮头已经跟了他20年,是他换过的第20个狮头。张怀宝介绍,张家传统的“狮子”采用的是最传统手工制作方法,材料主要是竹条、棉布、丝线、铁丝等,工序复杂,制作狮头也是舞狮的一部分,可现在年轻人对此似乎并没有太大兴趣。“舞狮还集武术、舞蹈、杂技于一身,站梅花桩、爬桌子、倒立、翻跟头等各种高难度动作对狮头磨损极大。我年轻那会儿,一个狮头都用不了多久,不会做狮头,就像没有灵魂一样。”抚摸着狮头,张怀宝神情有些落寞。

20个狮头是张怀宝对舞狮传统技艺坚守的见证。“现在肯吃苦的年轻人不多,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心里就越想赶紧找人,把舞狮传承下去,可这太难了。”张怀宝告诉记者,自己只有一个女儿,而舞狮又是个体力活,还容易受伤,女儿肯定没法胜任。他心里也很着急,所以他现在更多地将精力放在寻找传承人上。至今,张怀宝已收徒百余人,他们中很多人仍活跃于淮安及周边县区城乡。现在,张家舞狮队还经常走进社区惠民演出的舞台,以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舞狮。

● 传统文化走进校园添活力

从2000年开始,张怀宝陆续收到一些学校的邀请,聘请他做学校舞狮队的指导老师。“一开始我还有些担心,因为接触过太多怕吃苦的年轻人,更何况他们还是孩子,这狮子能舞得起来吗?而且现在这种传统技艺,孩子们会感兴趣吗?”当张怀宝带着“狮子”走进校园,和学生们接触后,彻底打消了他的顾虑。

“学生们对舞狮很感兴趣,而且学得快,肯下功夫,和他们在一起就仿佛是看到了小时候学艺的自己。”每一次给学生们指导舞狮,都是张怀宝最开心的时候。哪怕他知道,这些学生以后也不会走上舞狮的道路,他仍会把自己的舞狮技艺毫无保留地都教给他们。“大学生们来自五湖四海,等他们毕业以后,也会把舞狮带到各地,这不也是一种传承吗?”

张怀宝表示,传统文化如何传承,如何焕发新生,不能光想着利益。而是要懂得服务社会,看到的人、了解的人多了,才能更好地传承。同时,也要创新思路,大学校园是一个很好的舞台,他希望能有更多的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让现代大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标签:舞狮;传承;舞狮队
责编:胡悦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