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逝世,享年91岁。消息传来,大家在悲伤之余,通过各种方式悼念这位毕生守望稻田、为民生计的科学家,这其中就包括来自淮阴工学院的大三学生刘奇——他花费了17个小时,在树叶上雕刻了8幅袁隆平不同时期的肖像,以此深切缅怀这位“国之脊梁”。
“小时候我就经常听爷爷提起曾经吃不饱饭的苦难经历,长大后也深刻理解了‘民以食为天’的真正含义,明白了袁隆平院士和他的研究对国家民生的重要意义。因此他的离去,不仅让我们失去了一位可敬的科学家和一位可爱的长辈,更是全人类的巨大损失。”谈及这次叶雕创作的初衷和经历,刘奇说,当5月22日下午从新闻上得知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消息后,他在被震惊和悲伤情绪所笼罩的同时,也想通过自己的方式来缅怀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刘奇口中“自己的方式”,指的就是叶雕——尽管就读的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但从大一开始他就通过自学练就了一手叶雕的绝活。在他的手上,只需一把刻刀和一片树叶,就能把眼前的景象、人物用剪影的方式呈现出来,而且惟妙惟肖,令人称奇。在5月22日到24日的近三天时间里,刘奇利用课余休息时间陆续创作了8幅袁隆平肖像叶雕作品,包括袁老青年、中年、老年时期的肖像以及“禾下乘凉梦”等主题。“前前后后用了大概17个小时,整个过程还是挺辛苦的。一方面最近我要忙着期末考试和实验,时间比较紧张,另外一方面,就是作品创作本身具有一定难度。”刘奇说,这次他采用的是梧桐叶,叶面宽大光滑但是质地较脆,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前功尽弃”,另外,叶雕人物肖像属于二维成像,要让作品与原型相似就需要对细节进行认真观察,然后用更加细致的雕刻手法,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创作者的工作量。
尽管这次创作耗费了刘奇不少精力,但当看到作品的最终呈现效果时,他却倍感欣慰。他说,自己将会把这8幅叶雕作品长久珍藏起来,更会把袁隆平院士执着坚守、心怀天下的精神永远铭记传承。■融媒体记者 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