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笼烟夜色横,栖鸦不定树头鸣。红灯十里帆樯满,风送前舟奏乐声。”康熙南巡所赋《晚经淮阴》,让人们对昔日淮安充满了遐想。如今的淮安,城市里,平房变楼房,零星变规模,“颜值”更靓了;乡村里,草房危房变瓦房小楼,一户一组变集中居住,村庄更美了,人们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为实现困难群体“住有所居”,“十三五”期间,我市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在全国首创“共有产权”住房保障模式,实现保障体系健全率全省第一;我市的“共有产权”住房保障模式被写进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全国两会的亮点。
为打造氛围宜人、环境人文的现代化城市,全面增强城市承载力,一批基础好、功能强、生态绿色的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有序铺展;为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交通需求,治理“拥堵点”、打通“断头路”、织密“支路网”,一批城市通达工程滚动实施;保障用水,安全用水,改善用气,普及管道,亮化城市,民生工程同步发力、齐头并进,市区道路、供水、供气、照明、排水、排污等市政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为有效拓展城市绿色空间,让市民群众享受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福利,我市在“均衡布局、提升品质、以人为本”建设理念指导下,通过“绿、水、文”三脉联动的“城市绿色小客厅”建设,提高公园绿地服务能力。通过有序实施一批批生态园林项目,“十三五”期间,永久性保护绿地累计达76块23874.53亩,其中市区64块17651.24亩;从只有一个城市公园清晏园到拥有楚秀园、桃花坞、柳树湾等100多个城市公园,“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人们生活的日常。■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