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小剧团激活大能量 传统戏展现新魅力
2021-03-24 09:40:00  来源:淮安日报  
1
听新闻

融媒体记者 刘 华 王 舒

“全国基层院团学习的榜样。”这是原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对涟水县淮剧团的称赞。近年来,涟水县淮剧团成功打造“村官三部曲”——《鸡村蛋事》《留守村长留守鹅》《村里来了花喜鹊》,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紫金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等9项省级大奖,被业内人士称为戏剧界的“涟水现象”。小剧团成功抢C位,是涟水县文化体制创新结出的硕果。

转企运营,帮扶倒逼

“穷”这个字,涟水县淮剧团很多演职人员刻骨铭心。在最困难的时候,团里每人每月只能领到100元生活费,演员酒席上“客串”,剧团四处搬家,剧目创作停滞,老戏老演、老演老戏……

如何摆脱困境?涟水县对接市场、引入竞争,对淮剧团实行“事转企”改革,成立涟水县红日演艺公司,人员收入与绩效挂钩,促使剧团变“等米下锅”为“找米下锅”“照单下菜”。同时,鼓励社会领办、创办各类艺术团体,青春歌舞团、南集淮剧团等78个文艺团体应运而生形成“鲶鱼效应”,倒逼县淮剧团激发创造力。

涟水县还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300万元文化建设专项基金和“五岛湖文化奖”的激励作用,每两年组织一次评选表彰,鼓励创作生产文艺精品。

乡土作品,精心创作

一部好剧,需要题材好。涟水县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握大势,定期召开“诸葛会”,研究题材选项,反映时代精神。先期文案经多轮评审后,由县委县政府立项,并积极与省、市主管部门沟通联系,汇报剧目的理念、内容,争取得到业务指导和资金扶持。获得省、市各类奖补资金近900万元的“村官三部曲”,聚焦年轻村官,农民喜闻乐见,作品一经推出便引起广泛共鸣,专业同行纷纷惊呼“小药铺卖出了大人参”。

一部好剧,还要排演好。涟水县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让作品接地气。在《村里来了花喜鹊》的创作过程中,编剧、演员等主创人员利用半年时间,在全县15个乡镇、260多个村庄采访采风,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并现场表演,让群众看“像不像”、干部评“真不真”。活灵活现塑造出乡村扶贫干部、文化站站长“花喜鹊”形象的女演员许晴,用八个字总结表演的秘诀:看在眼里,演在戏里。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涟水县定期组织走出去交流、观摩、采风,在唱词、编曲、舞美等方面汲取扬剧、梆子、京剧等剧种和现代艺术的经验、成果,不断提高淮剧品位。

人才培养,面向未来

传统戏复兴,离不开后备人才培养。2019年,涟水县拿出50万元人才培养经费,用于临时高端人才聘用,先后有8名艺校毕业生充实到县淮剧团。2020年,该县又招录10名年轻学员,委托扬州艺校等省市知名专职高等院校定向培养,不断充实后备力量。

涟水县积极实施“名师带徒计划”,邀请戏曲名家大腕进行业务指导,遴选优秀学员拜师,实行“一对一”传帮带,并在涟水幸福里小学、东胡集小学等8所学校打造淮剧传承基地,组织剧团国家二级以上演员定期到学校授课,推动淮剧进课堂,培养未来之星。

涟水县还定期组织文化惠民、文明实践等活动,《村里来了花喜鹊》的4名主要角色,全部由县淮剧团演员担纲,每年巡演200多场。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