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淮安地名文化建设成果丰硕
2020-12-25 09:11:00  来源:淮安日报  
1
听新闻

通讯员 郑同海 严顺

融媒体记者 吴海涛

昨日上午,市政府召开“地名文化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坚持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地名文化建设,注重地名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大力弘扬传承优秀地名文化,彰显淮安运河文化、美食文化、红色文化、西游文化、名人文化等地方文化特色,取得丰硕成果,为打造美丽、开放、创新、幸福新淮安作出积极贡献。

立足规范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我市加强地名文化制度建设,构建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地名文化建设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通过修订《淮安市地名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地名命名更名审批程序。通过建立健全地名评审论证制度,建立地名专家库和历史地名资源库,进一步提高地名命名更名的科学性。通过科学编制《城区地名规划》(2021-2030年),将城市总体地名规划与城区融合发展、历史文化传承等有机结合,使地名命名具有前瞻性、系统性。

立足服务民生,做好地名管理。将地名文化建设与地名管理服务相结合,在地名管理服务中发展地名文化,以地名文化发展推进地名工作科学发展。我市持续开展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对不规范道路、桥梁等进行规范命名,对道路标志牌、交通标志牌进行集中整治,为市民营造有序便利的地名环境。在地名命名更名时,采取座谈、走访、调研等形式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让群众参与地名工作,提升群众对地名文化的熟知度,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形成全民关爱地名的良好氛围。组织编纂《标准地名词典(志、录)》工具书,记录30余年来地名的发展变化,为地名研究工作提供重要参考。编制全市《行政区划图》《城区地名图》,方便市民的生产生活,为市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地名信息。

立足传承历史,做好地名保护。编制《淮安市中心城区历史地名保护规划》,挖掘收录9大类901个历史地名,分类制定保护措施和落地方案,有效地将历史地名保护融入到城市建设中去。同时,注重优秀地名的重新启用。近年来,在行政区划调整、地名命名及公共服务中启用了王家营、新渡口、龙光阁、浦楼、板闸、御码头等一批优秀历史地名38个,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进一步挖掘整合地名文化资源,先后选取驸马巷、窦娥巷、龙窝巷等优秀历史街巷,在原址竖立碑牌、篆刻碑文,烙下城市印记,打造地名文化品牌。

立足弘扬文化,做好地名宣传。不断拓展地名文化宣传途径,扩大地名影响力。一是编纂出版《淮安地名史话》。这是我市第一部较为翔实的地名工具书,收集山川、园林、名人故居等9大类378个著名地名,为淮安地名文化研究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深入挖掘利用地名文化资源。根据优秀历史地名臧家码头开展遗址工程建设,向后人充分展现淮安作为“南船北马”水陆交通要道的重要地位,增强市民的自豪感。三是拍摄《地名淮安》纪录片。这是我市首部承载淮安地名文化的专题纪录片,以运河为主线,选取7个县区85个优秀地名进行拍摄制作,图文声像并茂,展现了这些地名的来历、演变以及蕴含的人文典故,全面展示出淮安独特的文化魅力、历史厚度和人文温度。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