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三十年前,季翠平与丈夫在苏南打工时发现,赵集粉丝在镇江、南京等地的农贸市场里供不应求,她想到自己老家的赵集粉丝有100多年历史,而且公公就有粉丝制作祖传手艺,于是萌生回乡创办粉丝厂的念头。她与丈夫一拍即合,1990年春节回到家乡后就留了下来。春节刚过,夫妻俩拿出多年的积蓄,在自家院子里盖了几间简易厂房,创办云燕粉丝厂,一家三代齐上阵制作粉丝,成品质量上乘、价格合理,一上市就大受欢迎。
“我们生产的无矾粉丝完全符合甚至高于国家标准,品质有保证,大家都认可,有广州、黑龙江的客户直接打电话订货,有的甚至先打钱再等货,就是信得过我们。我们现在的粉丝年产量达1500吨。”季翠平说,如今,“云燕”粉丝展翅高飞,飞向全国各地及海外,给街西村的粉丝产业带来无限商机。
“小”粉丝厂变身“大”合作社
在季翠平一家的努力下,云燕粉丝厂越办越红火,但他们始终不忘带领乡亲一起致富的初心。
“季翠平为我们村脱贫作了很大贡献,解决了村里18个贫困户的就业问题,他们有的因病致贫,有的年龄大了没技术找不到工作。季翠平把他们都安排进粉丝厂工作,让他们有经济来源。前阵子我们村的贫困户孙新华看到我,很高兴地说,他在粉丝厂上班,一年能有五六万元的收入。”谈到季翠平,街西村党总支书记张宝竖起了大拇指。
贫困户魏芳告诉记者:“以前我在外面打工,一家老小没人照顾。后来季姐让我到厂里上班,不用到处跑就能挣到钱,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一举两得。而且厂里一天还供应两顿饭,真的太感谢了!”
有的村民没资金、无技术,季翠平便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如今,450户农户加入合作社,生产出的粉丝经过严格质量检测合格后,全部卖给云燕粉丝厂,现金结算后再由厂里统一调配运往全国各地,红薯粉丝真正变成街西村群众致富的“金丝”。
致富能手化身公益先锋
在季翠平的会客室内,桌上放着一块“积善之家”荣誉奖牌,“也没做什么,就想着尽自己所能为乡亲们多做些事。”谈到做公益,季翠平如是说。
几年前街西村进行村庄规划,季翠平主动给村里捐赠5万元用来安置拆迁村民,还让他们到粉丝厂上班;村里道路路灯损坏,担心老人小孩走夜路不安全,自掏腰包3万元购置灯杆、导线和灯具,请电工安装到位;组织义工队定期到镇敬老院为老人服务,剪指甲、叠被褥、理发……无微不至,每逢节假日就去慰问五保老人;自费订阅《小小说》《故事特刊》赠送给镇渔民小学,丰富孩子们的文化生活,关心孩子们的成长……
日前,记者走进淮阴区高家堰镇街西村云燕粉丝厂,今年刚刚获得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荣誉称号的季翠平正在检查粉丝晾晒情况。季翠平是土生土长的街西村人,她不仅返乡创业带领当地老百姓致富,还带领全村人把“云燕”牌粉丝卖到全国各地甚至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