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传统裁缝铺迎来发展新机遇 一针一线“缝”出新时尚
2020-04-15 20:24:00  来源:淮海晚报  
1
听新闻

■融媒体记者 胡适之

以前,男女老少逢年过节习惯扯块布料去裁缝店量体裁衣做件新衣裳。但自从“成衣”概念逐步进入市场,昔日门庭若市的裁缝铺、制衣店不是关门就是转型改衣铺,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市区有几家制衣店在时代的竞争潮流中站稳了脚跟,保住了老字号的招牌,推陈出新成立“服装设计工作室”,不仅解决了部分老年人“买衣难”的问题,还成功吸引了追求时尚和个性的年轻消费者。

●部分老年人“买衣难”

市区人民南路与环城西路交叉口,有一家名为恒源的制衣老店,店内有一张6尺案台,案台上时常有一双灵巧的手肆意“游走”,在这个成衣泛滥的年代,依然保护着一针一线的温度。这双手的主人叫朱招娣,在32年的裁缝生涯里,她的传统制衣匠心始终不变,手里却总能“走”出千变万化的时尚。

据了解,几十年的老店无论在手艺还是质量方面都有保障,口口相传,积累了大量的客户,尤其是中老年群体。“商场里的成衣确实有不少好牌子,但对于有些老年人来说不一定合身,特别是旗袍、礼服这样的服装还是量体裁衣来得好。”朱招娣告诉记者,她的顾客中超过半数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中的一半由于体型特殊,买不到合适的衣服只能来定做。还有剩下的一半老年人虽然身材并没有走样,但由于在商场中买不到适合他们这个年纪的潮流服装,也把自己心仪的款式提供给裁缝来做。

正在店内陪着母亲挑选布料的市民黄澄丽告诉记者,她的母亲退休前在文工团工作,对自身的穿着打扮一直很讲究,尤其对旗袍情有独钟。可现在年纪大了,身形日渐发胖,已很难买到合适的衣服了。“还好对传统旗袍、唐装、汉服进行改良创新一直是朱老板的强项,她们家的旗袍可奢华、可简约、可复古、可前卫,不仅与身形严丝合缝,还让旗袍紧贴时代的脉搏,富有现代感,我妈妈穿上后十分满意。”黄澄丽说。

●高端定制吸引年轻消费者

13日下午,记者联系到了上世纪80年代就在纺织厂附近开设裁缝店的鲍淑芬,并受邀参观了她的工作室。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记者真不敢相信自己走进的是一家“裁缝铺”。只见60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内整齐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纺织机器,10多个年轻人在南侧区域内忙着处理网络订单,北欧风格的样品间内还有不少《瑞丽》、《时尚》、《ELLE》等潮流时尚杂志。

鲍淑芬告诉记者,38年前“一人一店”不到10平方米的裁缝铺子,如今发展成拥有30多名员工的高端服装设计工作室,与紧跟潮流的创新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回忆往昔,鲍淑芬坦言店铺在20世纪初期曾陷入困境,商场、成衣店的冲击让她一度有了关门歇业的念头。后来,女儿大学毕业后回到淮安,并带着同学一起帮助母亲重振旗鼓。现在店内除了有裁缝工人,更多的是服装设计和物流管理专业的大学生。

“我们会根据个人的形象,为其专门制作符合他形象的服装。现在不少裁缝店严格意义上已经不是传统的裁缝店,而是个性化的服装设计室,根据不同人的要求和特性来进行量体裁衣,这是以后的趋势。”鲍淑芬告诉记者,在这种服装设计室中,设计师不再是从事简单的裁剪和缝纫工作,而是更多地从事设计和打样等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制作的工作则交给缝纫工人进行。目前,店内还推出了婚庆西装、司仪礼服、舞台套装等服饰定制,吸引了大量的年轻消费者。

●抓住机遇迎接发展

“个性化消费时代的到来,是裁缝店重生的一个重要契机。”淮阴师范学院经管学院教授黄远志认为,目前不少裁缝店转型升级为服装工作室,为顾客提供服装个性化量身定制服务。随着这些工作室的逐步成熟,下一步或可以与传统裁缝店取长补短,又或将最终取而代之。但无论是小型裁缝铺还是高端设计工作室,光靠“量体裁衣”是很难维持生意的,在保证质量和维持独有风格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好网络时代的销售渠道,扩大业务范围。

鑫泉制衣老板张泉告诉记者,6年前他看准了西服的高端定制市场,将原有的裁缝店进行改造,在市区设立了西服专卖店。客人进入店内后,店员会根据其体貌特征建立专门的人体特征数据库,并由专业设计师定版样。大商场里的潮流款式店里都能做,还能做得与客人的身形严丝合缝。还有不少讲究品位、崇尚个性的客人会提出一些奇特的想法,比如在西服上打上“补丁”,在西裤上恰到好处地破上一个小洞,张泉都能一一满足。

张泉表示,现阶段服装设计工作室在北京、上海、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已发展趋近成熟,他们还有很多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标签:记者;裁缝店;工作室
责编:胡悦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