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波澜壮阔治水路 兴水惠民促发展
2019-10-14 09:25:00  来源:淮安日报  
1
听新闻

  本报讯 昨日是国庆长假后的第一个休息日,前往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中心参观“辉煌七十年 奋进新淮安——淮安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的干部群众络绎不绝。人们观看图片、聆听讲解、共话发展,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一大早,年过六旬的老水利人邹建国、史建平夫妇乘坐公交车来到展览现场。他们很小的时候就随父母来淮安生活,大学毕业后回到淮安工作,见证了淮安的发展进步。

  在数幅水利工程图片前,邹建国驻足许久。在过去的40多年里,他参与规划设计了其中很多水利工程。“淮安自古称为‘洪水走廊’。”邹建国感慨道。1950年七八月间,淮河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数千亩农田受淹,毛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此后,淮安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治淮斗争。

  邹建国指着分淮入沂工程的照片说,1991年的大洪水让淮安损失严重,当时,邹建国被有关领导点名到盱眙抗洪一线。“淮河一条支流的堤坝垮塌了,如果不及时封堵,盱眙西片几个乡镇都会被洪水淹没。”邹建国回忆说,他提出的方案被采用,避免了洪水造成更大的损失。

  1998年10月28日,淮河入海水道建设工程在淮安破土动工。“工程设计排洪流量2270立方米/秒,可抵御百年一遇的洪灾。”邹建国回忆说,原计划2005年建成的淮河入海水道提前完成了主体工程。2007年,淮安发生洪涝灾害,淮河入海水道等众多水利工程设施配合调度,全力排泄洪水。在这次与洪水的较量中,淮安人取得了全面胜利。

  谈起近年来淮安水利建设的成就,邹建国说,十年前,白马湖围网养殖,水质恶化、面积缩减,经过近年来的保护与开发,白马湖已经变得水清岸绿,成为湖泊生态修复的全国样板;复建的北门桥,不但改善了城区水环境,提高了里运河防洪控制能力,还是一处文化景观……“淮安这座漂在水上的城市,越来越美丽。”

  经过七十年不断的持续奋斗,淮安已经从昔日的“洪水走廊”变为全国商品粮基地。“我们这一辈人,很多人小时候都吃不饱饭,现在生活好了,衣食无忧。”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马厂街道办67岁的老党员马龙明,看到反映淮安粮食总产量的变化图表时连连感叹。

  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画面,展示着淮安的发展进步,也诠释着淮安人的奋斗精神。

  ■融媒体记者 刘 权

标签:淮安;建国;淮河入海水道
责编:胡悦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