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18年10月23日,备受关注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一个月后的11月23日,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路上的江苏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以下简称“水勘院”),收到了一封来自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施工图项目总经理部的嘉奖通报,表彰水勘院在港珠澳大桥建设前期对该工程基础地质勘定作出的突出贡献。
水勘院副院长李金华告诉淮报融媒体记者,作为一家淮安本土单位,水勘院全体工作人员在得知港珠澳大桥顺利通车的消息后都十分高兴。水勘院从2009年至2011年期间,分四期圆满完成了对港珠澳大桥海中桥隧主体工程勘探工程、地质钻探、水文地质勘察的综合勘察工作,勘察范围长4.899公里,共完成钻孔145个,终孔进尺约15312米,为后期大桥建设提供了详细的理论数据。
水勘院淮阴分院主任工程师沈轩宏是最早一批且全程参与港珠澳大桥地质勘定的工作人员,他告诉记者,港珠澳大桥的初堪和详勘时间,他们都选择在每年的3-6月份进行,这一时期,南海海面气候较为稳定。但在2009年5月的一天,他们乘船出海作业,在海底钻孔取土层时,一阵强对流空气猝不及防地吹了过来。“当时我们乘坐的船就像风中落叶一样随浪飘荡,整个船身起伏达2米多高。”为了完成任务,沈轩宏和同事们想了个办法,“让乘坐在大船上的同事用绳拉着我们,作业船上的同事用手托着稳住我们,我们这才能下到作业船上完成了当天的勘定任务。”
李金华表示,今后,水勘院将继续发扬不怕吃苦的优良传统作风,更好地完成每一个工程。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被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融媒体记者 陈帅
通讯员 严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