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清江浦区农水委:激发现代农业新活力 铺就农民致富新道路
2018-11-15 10:56:00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淮安讯(孔雪 谢中飞 戴强)走进厂房,一团团、一簇簇杏鲍菇映入眼帘,工人们正在生产车间里忙碌地装料,自动化流水线不停地运转着,一箱箱杏鲍菇即将销往北京、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有的还将出口海外……

  作为全市最大的杏鲍菇生产企业,淮香集食用菌生产、销售、加工及菌种、菌料生产销售于一体,产品遍布全国大中城市市场。“我们这里每天约生产50吨新鲜杏鲍菇,等项目全部建成后,可日产菌包63万包、杏鲍菇鲜菇350吨,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杏鲍菇生产企业,占全国杏鲍菇市场的三分之一。”江苏淮香食用菌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磊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已解决当地300余名农民就业问题,随着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就业农民还会不断增加。“现在我们开的月薪是3500元,只要好好干,我们有信心带着周边农民一起走上致富路。”陈磊自豪地说。

  江苏淮香食用菌有限公司只是清江浦区激发现代农业发展新活力的一个缩影。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产品竞争力,让更多农民增收致富,这也成为摆在清江浦区农业和水利委员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清江浦区农水委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深入实施农业农村“2343”发展计划,不断提升农业发展综合能力,深入推进涉农改革,持续激发农业发展活力,全力推进富民工作开展,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较好成效。

  总投资10亿元的江苏泛亚150虫草健康农场农业综合体项目、投资1亿元的淮香食用菌三期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高科技生物饲料项目、总投资3亿元的迈哈顿食品等项目相继落户清江浦区。近年来,该区以重大项目的建设实施为支撑,着力打造三个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带。按照“一二三产融合、全产业链发展”的思路,精心策划和招引落地了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农业项目。“必须不断增强重大农业项目的招引能力,才能有效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只有实现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才能发挥农业产业巨大的财富潜力,从而真正带动农民走上致富路。”清江浦区农水委副主任缪海伦如是说。

  在清江浦区,发展致富代表性项目是古庄牛。地处偏僻的古庄牛,过去流传着“一进古庄牛,三顿喝稀粥”的顺口溜,是出了名的弱村穷村。然而现在的古庄牛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乡村,奥秘何在?

  “我们的生态农业园,倡导的是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江苏古庄牛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建军说,生态园充分利用葡萄园及一些空地,立体养殖土鸡等家禽,“这可是我们的‘拳头产品’,可别小看它,小小土鸡让不少人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呢。”据了解,原本村民养殖的土鸡每只仅能卖四五十元,鸡蛋只卖8元/斤,而经过生态园“包装”后,身价翻倍,每只土鸡售价达128元、鸡蛋1.5元/枚。

  “生态园对土鸡饲养是有一套严格标准的,只有好的产品才能卖出高价格,因此,村里多了不少我这样的养鸡能手。”越闸村村民苏治林告诉记者,家里的十亩地流转后,自己就跟着生态园养起了土鸡,“每亩地租金就有1200元,在这里养鸡每个月还有2500多元的工资,两份收入加起来,我的日子过得美滋滋的。”在苏治林看来,村里旅游业发展起来后,有效带动了全村经济发展,“有的人开超市,有的人开农家乐,还有的人像我一样养鸡、种葡萄、种草莓,在我们这只要你想干,遍地都能‘捡到’钱。”

  为解决“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农业生产缺人力”的问题,该区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育了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灵活多样抓培训,今年以来,该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5期,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新增6%。在各乡镇村成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全区共有92名经济薄弱村农民参加培训,149名经济薄弱村农民成为科技示范户。

  与此同时,该区进一步放大高效设施农业产业优势,围绕建立20个现代高效农业生产示范点,坚持“早规划、重引导、稳推进”,在全区各乡镇选择自然条件好、生产效益高的田块,科学规划高效农业示范点,在巩固提升盐河镇谢碾村、武墩镇王桥村和唐庄村、和平镇唐桥村以及黄码乡邱庄村、三乐村、周陈村7个高效农业示范点的基础上,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施农业开发项目等举措,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了农民参与创建高效农业的积极性。

  清江浦区农水委主任蔡伯宁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中心,突出“优化农业结构、提高质量效益、增强发展活力”的重点,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措施,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清江清区成为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的样板区,为实现全区农业腾飞、农民富裕作出应有贡献。

标签:
责编:刘洁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