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涟水首届农民丰收节”拉动乡村旅游市场
2018-10-31 17:1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0月31日淮安讯 日前,“涟水首届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在红窑镇金鸡坨生态农庄浓情上演。由此,“金鸡坨”迈开的一小步彻底撬开了酝酿多年的红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蓄水闸门”,一幅乡村振兴的时代佳景扑面而来。

  特色田园风,一个月客流量超20万

  “这里本身已建有一个大型停车场,为保障丰收、中秋、国庆三大节日游客车辆停泊,我们在景区南、东边盐河大桥一侧均设置了大型停车场并与附近小区群众协调腾出门口空地来停放电动车辆,”一名参与车辆秩序维持的工作人员说道。随着“特色田园”品牌效应的打响,近一个月来,“金鸡坨”日均接待游客超6000人,节假日期间日最高客流量更是超过了20000人。为充分满足游客手机上网及支付需求,景区还紧急置配了一批无线网络信号增强设备。消防车、救护车、巡逻车、清运车等应急保障车辆也随时待命,有力确保了景区秩序与人身财产安全。

  客流带动了“消费流”。景区人气的兴旺不仅“吸睛”更产生了“吸金”效应,当地群众纷纷“就地取材”捞“外快”,搞小吃、卖饰品、销玩具、玩龙船……76岁的林克华就从没想过,自己都这把年纪了还能跟着同村晚辈、“大老板”胡军沾光,在家里开起茶馆,卖茶水、冰棍、饮料,每天轻轻松松就有一两百的收入。“最多的一天,赚了千把块,”老人笑着说,“‘金鸡坨’能下‘金蛋蛋’”。

  至诚乡情牌,上演乡贤能人“凤还巢”

  在汉语中,“坨”用于地名时,意为“地块”。胡军介绍说,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有一徐姓贡生因水患举家迁至一处地势颇高的土坨,其妻在一次耕种返家途中,偶遇并带回饲养一通体金光灼灼的五彩锦鸡,此后徐家年年五谷丰登,所生五子皆及第登科,“金鸡坨”也因此而得名。“干部有心,赤子有情,可谓一拍即合。”去年3月份,时年45岁、常年在外搞建筑工程的胡军,在镇村感召动员下返乡创业,投资上马“金鸡坨生态农庄”项目。

  这“一段好故事带出的一个好项目,”根源还在于早已深入人心的“乡贤”“好人”理念。夏楼村党总支书记宋澳洲受访时说,“胡总是我们全村人的宝,某种程度上,他是大老板,我们就是‘店小二’,带进来更要跟上去!”金鸡坨生态农庄项目分三期实施,总投资约2亿元,涵盖垂钓中心、家风家规文化墙、动物园、小吃一条街、儿童嬉水乐园、土灶台、民俗馆、民俗文化体验馆和汽车旅馆等子项目,已带动本村200多名劳动力就业,村民除每年领取土地租金外,去年以来从生态农庄所得的务工收入就超过了500万元。

  多套组合拳,深挖经济社会增长极

  夏楼“金鸡坨”,“好戏”才“开锣”。生态农庄的“一炮而红”,打破了“金鸡坨”多年的沉寂,更激发了红窑镇村干部壮村富民、“开疆辟土”的干事创业热情。如何规划、如何建设、如何管理……“金鸡”傲立,步步必争、题题必答。眼下,夏楼村正与镇党委政府一道谋划,准备在金鸡坨生态农庄的基础上,联合周边村组,打造万亩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继续挖掘并放大景区经济社会效益增长点。

  “金鸡效应”已然凸显,夏楼村集体经济收入已实现从过去“原地打转”到现在“小步快跑”的质的飞跃;全村1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71户已断了“穷根”、甩了“穷帽子”;村容村貌极大改观,群众精神面貌更是焕然一新……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慕名而来,越来越多的项目运营创收,越来越多的公益活动运作实施,越来越多的村民特别是低收入农户就业创业,乡贤胡军不无感慨道,“有点出乎预料,但这不就是当初自己回乡创业所想所愿的嘛!”(喻敏 王波)

标签:
责编:华诚 崔欣
下一篇